您现在的位置: 天下网吧 >> 网吧天下 >> 网吧行业 >> 网络追踪 >> 正文

中国移动香港套餐争议,因何成为全民公敌?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时间:2014-4-3我来说两句
:中国移动香港套餐争议,因何成为全民公敌?

2014年4月2日,中移动再次出现在了新浪微博的热词榜上。

当天,中国经济网发表了一篇文章《中移动香港套餐走红:内地生活水平比港高100倍?》(本文结尾附有转载),随后,这篇文章被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转载,并迅速引发热议,短短数小时内冲上新浪话题榜的第二位。

事实上,如果不考虑官方特意提升权重至第一位的“新浪微博上市”,#中移动香港套餐#已迅速蹿升为当日晚间时段的最热话题。

这篇文章称,“近日,中移动在香港的68港元(约54元人民币)套餐在网络走红:1700分钟通话,10000条短信,上网流量不限。而价格相似的中国移动内地58元套餐:350分钟,10MB流量。”并指责中移动内地和香港享受的通讯服务存在差距巨大,“有内地用户质疑‘难道我们的生活水平比香港高100倍?’”

对此,中移动在短短数小时后,就向多家媒体发出了一份极为详细的回应声明(本文结尾附有转载)称,香港电信市场和大陆电信市场在行业监管政策、产品设计、资费结构、定价模式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可互相借鉴,但不宜作简单的价格对比,并列出多条详细理由。

中移动的回应为何如此有效率?

这是因为,它已经不是第一次回应这个问题。

“还近日呢,这已经是一年多以前的话题了。”埃森哲分析师@我是二姐夫发微博如此感叹——事实上,中国移动官方声明中所引用的论据,绝大部分都脱胎于这位资深的行业分析师在2013年3月28日撰写的文章《详解中国移动香港"逆天"套餐:别以为他真便宜》。

可问题是,为什么一年前就已经有详细分析的事情,直到一年后,又被翻出来成为热点呢?

原因很简单:中移动已经成为消费者眼中的垄断与剥削代名词,所以对于很多媒体来说,要想红,骂中国移动,已经成为一个颠扑不破,百试不爽的真理。

同样以新浪微博为例,关于截止2014年4月2日21点,#中移动香港套餐#这个话题的讨论总数已经超过81万,而此前24小时内的讨论仅有17000次左右,即使是此前一周,获得的讨论也只有24万左右。

这个数据再一次证明,这个话题已经被翻来覆去讨论过了很多次。

这还不是全部。

中移动“罪有应得”?

资深独立分析师@付亮的竞争情报应用在最近的一篇文章里回顾,仅在2013年,中移动就经历了央视炮轰、“流量清零”质疑、宽带服务、垄断+利润第一、香港公司资费等多个不同角度的,规模较大的舆论危机。

而且,这些指责几乎每隔几个月,就都会被媒体翻出来添点油,加点醋,再爆炒上一番。如果算上更多话题的争议与指责,可以说,中移动几乎每天坐在随时喷发的民意火山口上。

客观地来看,在这些舆论争端中,有一些中移动“罪有应得”,但也有一些其实大有商榷余地,甚至在一些问题上,如果真说道理,中移动其实也能理直气壮。但问题是,当前已经形成的一个态势就是,不论谁与中移动发生纠纷,不论对错,对方都是媒体与民众一面倒支持的奥特曼,中移动则已被贴上标签,成为那只人人喊打的“小怪兽”。

可以说,已经很少有人去听中移动的解释,不管它是在讲述事实,或是在巧言掩饰。

作为一家曾经处在中国改革最前沿的超级公司,中移动为何沦落到如此境地?

在我此前的文章中(您可以订阅微信公众号“科技杂谈”查阅)已经有过分析,这里简单概括:

1、中移动已经成为民众反对国企情绪的祭品。

与其他国企相比,通信更贴近民生,比如两桶油,其消费者相对社会阶层较高,所以对价格敏感度较低,而电信行业已经普遍服务化,大量用户对资费与服务极为敏感,而且这个层面的用户对国企的抵触情绪更强;再加上中移动的规模与利润都是排名第一,不骂你,骂谁?

2、中移动自身问题的积聚爆发。

如今的中移动,已经不是10年前轻身快跑的中移动,过去的规模与成绩;庞大的用户与利润;曾经规模与质量傲视全球,但如今已跟不上时代的2G网络;已经复杂臃肿的管理层级,都是一个又一个包袱,拖累中移动的自身发展与客户服务。

有一句话说得好,用枪打仗拿不回来的东西,要用嘴谈判拿回来,难度是从地到天,同样,如果企业业务、服务等自身基础出了问题,要靠新闻宣传来挽回企业形象,也是难上加难。

3、行业竞争无规范。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电信业恶性竞争使然?

在电信行业,尤其是基层,恶性竞争已经到了一个无节操无下限的地步,三家运营商往往相互拆台,如同马克·吐温《竞选市长》一文中那样,不择手段彼此破坏对方形象,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三家运营商都一身污水,整个行业都输了。

以上三个因素相互作用,内外叠加,最终造成中移动的极度被动局面。

争议一:资费标准内外有别,香港套餐被称“逆天”

近日,网上爆出中国移动在香港地区的68港元套餐:1700分钟通话,10000条短信,上网流量不限。有用户拿中国移动在内地推出的58元3G套餐进行对比:350分钟,10MB流量(各地不一),短信则单独收费。同是中国移动用户,花几乎同样的钱,套餐的资费标准差距却如此之大,被调侃为中国移动的“一国两制”也就不难理解了。

经记者调查了解,上述走红的套餐在中国移动香港公司的官网上可以查到,套餐名为“3G Lite服务计划”,据其宣传语介绍,“每月只需68港元,即可享用3G服务”。记者发现,其实68港元的套餐价格实际应为80港元(约64元人民币),因为还须每月缴纳12港元的港铁、隧道、流动电话服务牌照及行政费。

不过,80港元套餐的确包含了1700分钟通话、10000条短信和不限流量上网,即使该套餐的本地数据传输速度被限制为最高每秒384kb,如此优惠依旧让用户惊呼“逆天”。

有身在香港的内地留学生这样评价,“同一家公司一墙之隔,差距不免让人心寒”。

其实,不仅仅是3G套餐,记者调查发现,中国移动在香港推出的4G套餐,也比内地优惠不少:128港元的套餐(约102元人民币),包含1G数据流量及1800分钟的本地通话时长;218港元的套餐(约174元人民币),包含5G数据流量及无限使用的本地通话时长。

而中国移动在内地推出的4G飞享套餐中,138元的套餐包含600M的国内数据流量及500分钟的国内主叫分钟数;238元的套餐包含1G国内数据流量及1000分钟的国内主叫分钟数;388元的套餐包含2G国内数据流量及2000分钟的国内主叫分钟数。

由此看出,同样100元左右的套餐消费,中国移动香港4G套餐的数据流量几乎是内地的两倍,通话时长为内地的三倍多,而对于办理了200元及以上套餐的用户来说,两地享受的流量和通话服务差距更大。

除此之外,中国移动在内地各省市区套餐中的数据流量,仅限在内地使用,不包含港澳台地区。而有媒体指出,中国移动在香港则推出了一项特色服务,无论是1G还是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我来说两句(请遵守法律法规)
声明
本文来源地址:http://www.ithome.com/
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评论及图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文章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感谢您对本站的支持!联系邮箱:support@txwb.com.,本站所有有注明来源为天下网吧或天下网吧论坛的原创作品,各位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链接!
天下网吧 网吧天下

扫一扫,关注天下网吧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