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在玩过《魔兽世界》后又玩了《暗黑破坏神3》,突然发现这两款游戏其实冥冥中互有联系:在《魔兽世界》中基本你都能找到《暗黑破坏神3》背景世界设定的各个出处和影子,反之却不能,这是因为“庇护所”(Sanctuary)无法将《魔兽世界》庞大的背景世界设定全部容下。
《暗黑破坏神3》的主题是天堂与地狱之间的战争,双方的异见者们创造出了“庇护所”,并繁衍出了人类,而暗黑破坏神统治或毁灭人类的计划则是双方企图的体现。在《魔兽世界》中也有类似的魔鬼企图毁灭世界的设定,比如“瘟疫之地”(Plaguelands)的不死亡灵和“崔斯特瑞姆”(Tristram)的复活死人就很像。但《魔兽世界》中还有很多设定是《暗黑破坏神3》中所没有的,包括“上古之神”(Old Gods)和许多种族。
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两大系列的起源,尽管两者均继承了《龙与地下城》的基本要素,但《暗黑破坏神》系列一直都是标准的动作类角色扮演游戏,玩家只需关注角色本身的成长,独自一人或是一个小队深入地牢与一波波敌人作战,游戏的玩法和乐趣主要在于战斗方法。而《魔兽世界》的前身则是《魔兽争霸》这种以人类和兽人冲突为核心的即时策略游戏,双方阵营的斗争必将带来新单位的出现,并最终进化为各具特色的种族,丰富了原有的设定并创造出更多可能。
随着时间走到2014年,《魔兽争霸》最初的世界设定在经过20年的发展,《魔兽世界》在经历面世10年后的变化如今已变得包罗万象,比如空间之神、维度之旅、位面虚空、破碎世界、恶魔、纯光水晶生命体、血肉诅咒、能让人变聪明的石头以及“洛阿”(Loa)、“古神”(AncIEnts)、“圣兽天尊”(August Celestials)和“龙王”(Aspects)等。
我曾对《魔兽世界》引进了过多的流行文化元素经常抱怨,但游戏的确已经将其很好的融合吸收,并总是能为玩家带来新鲜感。从最初的原始设定不断扩展,并从一款小型的即时策略游戏先是发展到《魔兽争霸2》资料片中的整个大陆,然后穿越“黑暗之门”(Dark Portal)进入“德拉诺”(Draenor),又发展出了《魔兽争霸3》中的“卡利姆多”(Kalimdor)和“诺森德”(Northrend),每个资料片都能带来设定上的新变化。
现在《魔兽世界》已成为了一款功夫熊猫大战兽人战争机器的游戏。玩家们可以选择扮演行尸、牛头人、狼人或是血精灵战士,这些原本出自奇幻文学和神话传说中的元素被暴雪赋予了新的含义。就像暗夜精灵与《龙与地下城》中的“卓尔精灵”(Drow)类似但又有所不同。同样在三款《魔兽争霸》中的兽人,也是受到了“托尔金”(TolkIEn)启发的《战锤》和《龙与地下城》的影响,并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从嗜血成性的恶魔到高贵优雅的萨满均有存在。而像“加尔鲁什·地狱咆哮”(GarROSh HellSCream)这种角色,在设定之初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有如此生动细致的刻画的。
我感到有趣的是,《魔兽世界》总是令人回想起《龙与地下城》中的那些自制战役,来来去去的玩家们留下了他们的角色成为日后的NPC设定,并导致从1994年起衍生十年至今。如果没有这期间陆续推出的资料片、新大陆和新种族等设定,《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