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他雇了两名“助手”,其中一个是学院大三的学生,旺季的时候他会给他们每个人发2000-3000元工资,“他们毕业后都不打算做淘宝了,现在算是打零工。”自从开了淘宝店之后,他没有再向家里拿过钱,月入万元。
在同年级学生中,汪凡华是佼佼者,经营淘宝两年,已经拥有2家皇冠店,至今客流稳定,秘诀在于货源。从义乌商贸城开始,他就一直在留意寻找最上游的供货厂商,并且刻意找了家非义乌本土的厂商,保证货源种类不泛滥,虽然成本更高,但至少价格战不用打。
在此之前,他看过太多同类店铺打价格战的惨烈场景,“在义乌这个地方,同类竞争非常激烈。一位大三学长,经营淘宝最好的时候拥有2个仓库,雇佣11个小工。但随着淘宝不断扩张,低价战耗光了他的大部分积蓄,最后只能缩小规模,勉强维生。”在义乌不大的商贸圈,几乎每天都能听到谁谁关淘宝店回家的消息,这些店主也都曾经有过最辉煌的淘宝战绩。
虽然生意做得不错,但在汪凡华的规划中,他的下一个目标是阿里产业链的更高链——B2B的卖家,“因为那里的门槛更高,会是阿里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出口一直未能喘过气来,在过去5年中,出口年均增长不到10%。然而,2013年,阿里巴巴却再次升级国际交易市场采购直达平台,准备大干一场。这么做的底气来自连续两年,其面向国外的B2B平台——跨境通的买家规模保持了7~10倍的增长。
在淘宝创业学院,各班也开始出现在阿里巴巴面向境外个人卖家的C2C平台——速卖通上做国际电商买卖的学生,因为市场需求,学校甚至新开了两个班,专修跨境贸易。
大三的丁丁和同伴开淘宝店,每个月收益在万元上下,但他并不满意,“在义乌这样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下,其实很容易做到。一万元在这里的购买能力其实只相当于1000元。要做就要做大的。”丁丁口中的“做大”,就是要找到合适的平台。丁丁进货来源是义乌的一家从事出口贸易的厂商,在上百款产品中,丁丁只挑了四款,其中就有一款是至今长盛不衰的爆款。“国外的商品通过电商进出口,会是未来一个趋势。”他之前就亲眼目睹了一位在天猫上开店的学长仿造韩国带回来的一款帽子,经过批量生产,半年赚了60万。
根据统计,2013年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市场。去年第三季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同比增长42%,而同一时间,美国电子零售市场增幅则只有13%。《华尔街日报》则看出了下一个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轨迹:“中国互联网零售商的下一个目标已不仅是本土市场,而是美国及全球其他国家。”
2012年,京东商城表示,尽管几乎没有广告推广,但其英文版网站已创造了上千万元的销售业绩。而阿里巴巴集团在2010年推出的全球速卖通作为海外平台,在新兴市场上增长迅速,仅俄罗斯便有70万注册用户。
十年前,互联网冬天蕴育出了淘宝,国人对物质经济和自由贸易的需求推动了淘宝十年的发展。十年后,在电子商务全球化的大趋势下,谁能满足这种需求,推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谁就将是新的互联网宠儿。新一个轮回即将开始,淘宝,终究是要卸下它的历史使命,迎来平缓的发展新历程。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