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差距在2011年更为明显。2011年中关村IT卖场电子产品销售额下滑至176亿元,而京东商城2011年净销售额为210亿元。电子商务的强劲增长势头,已开始将传统电子卖场远远甩在了身后。
据中关村电子商会的估算,这一年包括京东商城、天猫等电子商务从中关村抢走的生意就超过100亿元。
张波昊认为,原先中关村卖场赚的是信息不透明的钱,而电子商务的兴起,则让商家和消费者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状态消弭于无形,再想谋求暴利几无可能。
从中关村起步的刘强东,在蛰伏了数年后,通过创办京东商城这种电子商务的方式,开始逐渐蚕食原本属于中关村的蛋糕。
随着电子商务蔚然成风,蚕食者队伍还包括了天猫、淘宝以及原先在传统家电卖场深耕多年的苏宁、国美等企业。
转型之痛
就在2011年,一场由政府牵头主导的业态调整行动开始在中关村核心区域——中关村西区拉开大幕。中关村电子卖场标杆的海龙、鼎好、亿世界皆在此次业态调整范围内。
2011年5月,《中关村西区业态调整规划(2011年-2015年)》发布并实施,要求2011年年内,海龙、鼎好等大厦的商业面积要下降至50%以下,并引入科技研发、科技金融等符合业态调整要求的企业。
其实,早在2009年,就已经出现了业态调整的端倪。当年3月,国务院批复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要求把中关村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同年7月,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中关村西区业态调整的通告》,不再鼓励电子卖场、商场、购物中心、餐饮等业态在该区域发展,要求为高端产业发展腾出空间。到了2011年,“不鼓励”有了压缩营业面积的指标。
中关村西区管委会办公室负责人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为了落实上述相关政策,鼓励引导中关村西区电子市场转变经营观念,海淀区政府先后出台文件,对引进与中关村西区功能定位相符合的优质企业的主办单位予以资金奖励;并对在卖场内符合条件的国际国内品牌专营店予以最高500万元的补贴。
如今业态调整已过去两年时间了,身处其中的3家电子卖场也经历了艰难的蜕变历程。
鼎好策划部负责人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从2009年以来,公司已发觉原有的卖场业态将难以为继,但并不知晓船头该调往何处,海淀区政府业态调整政策的出台也给了公司一个方向。
2011年8月,鼎好开始启动业态调整工作。2012年以来先后吸引了创新工场、清华科技园、国美电子商务等多家机构入驻,其中仅国美电子商务就承租了1.7万平方米的办公面积。
不过这并非鼎好一己之功。该负责人对记者坦言:“这些企业能够入驻,政府的牵线搭桥帮了很大的忙,单靠鼎好自己很难做到这一点。”
与鼎好相比,海龙的转型步履要蹒跚一些。法治周末记者在海龙电子城走访时,1楼、4楼都有不同程度的空置面积,在5楼的高端服务体验区,更是有大片空置的格子间。
海龙电子城品牌经理高晓莉对法治周末记者介绍,目前海龙电子卖场空置率约为30%,其中有一些是临近年底商户摊位到期所致。高晓莉坦言,由于整个IT行业出现萎缩,“引进什么样的产品,吸引什么样的消费者,作为市场主办方还处在摸索过程中”。
这种摸索和转型也让主办方承受着转型的阵痛。高晓莉透露,2011年下半年以来海龙清理了一部分商户,将高层的卖场改造为写字楼,引入教育、IT研发等企业,整个过程持续了将近半年,海龙为此损失的租金超过1000万元。
相比之下,亿世界卖场进展不大。法治周末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在该大厦的一楼有大量的空置区域,二楼也有不同程度的空置。
对此,中关村西区管委会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说,相比较前两家卖场,亿世界的产权更为分散,共有1451户业主,经营理念难以统一,使得很多业态调整的政策难以落地。
中国电子商会电子市场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柳玉峰一直在关注国内电子市场的转型升级问题。他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中关村的业态升级,政府有引导的政策,但扶持的力度与市场主办单位的转型意愿、市场的需求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合力。
看到曾经寸土寸金的卖场商铺如今有大量空置,一位曾在中关村经营多年生意的商户对记者感慨,现在“笼子是腾出来了,却没有太多符合条件的鸟飞进来”。
商户求解未来
商场主办单位经历着转型的阵痛,身处其中的商户们也在谋求更好的出路。
2011年下半年开始,从海龙、鼎好清退出来的商户开始找寻新的商铺,与鼎好、海龙、亿世界一街之隔、不在中关村西区业态调整范围内的科贸电子城成了很多商户新的落脚之地,加上此前从太平洋数码大厦搬迁至此的商户,科贸保持了相对热闹的景象,不过,这些商户的生意并没有好多少。
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的一个小时里,尽管是周末,李彬的店却没有迎来一位哪怕闲逛的顾客。
李彬的妻子告诉记者,这已是常态,他们目前主要做积累了十多年的老客户的生意,已不指望这些直接客户。由于整个市场的人气都比较惨淡,尽管有较好位置的商铺空置出来,但他们也没有更换位置的打算。
如今尽管租金已有下调,不过同微薄的收益相比起来,李彬仍感觉到租金的压力。已有部分熟悉的同行选择了离开,有的去了租金更为便宜的写字楼搞起了电子商务,有的直接选择了转行。
对于转行,李彬夫妇有些犹豫,因为他们发现身边同行的转型之路并不顺畅,结局也全非完满。
2011年,与李彬一起在太平洋数码城经营电子产品的同乡,看到行业景气难复,遂在当年年底卖掉北京的房产,得款200余万元回到老家创业,结果出师不利,2013年又折返北京。
同乡转行失利的经历,让李彬他们对转行颇为谨慎:“毕竟在这个行业做了十多年了,客户和资源都在这个行业里。”
张波昊所在的公司也在进行业务调整,集团采购成为他们主攻的方向,目前已经进入多家大型企业的采购协议供货厂商名录。当然,他们也在渐成气候的电子商务上发力,在环境恶化、雾霾不断的当下,他们代理销售的产品还增加了空气净化器。
就个人的发展而言,MBA毕业后,张波昊选择了与中关村保持适度的距离:股本仍留公司,人则另谋他业。在接受法治周末采访时,张波昊正身处长沙,目前在一家房地产集团下属公司担任职业经理人。
谈及转行的缘由,张波昊笑谈,中关村就是一个小社会,这里既有为搏生存而坑蒙拐骗的伎俩,亦有创新、向上的基因。他认为“只要在中关村混得好,到其他地方、其他行业也能混好”。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