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在北京的出差行程中,十有八九有一天是在庆丰包子铺吃包子等小吃。在这两天庆丰包子成为热门话题的时候,咱不谈庆丰包子,还是来谈谈垃圾短信的问题。
现如今,每天不收几条垃圾短信那简直是对手机功能的闲置浪费。以前当垃圾短信多的时候,还会向运营商去投诉,如今除非是明显的诈骗短信,否则也就懒得理会了。但随着央视几次对垃圾短信问题的曝光,令运营商、群发短信服务商等又再次绷紧了神经,运营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纷纷采取了严厉的一刀切的处置方式:不管自有业务还是合作业务,一律先关停后审核再重新开放。从而又造成了一些本该带有短信服务的正常业务因暂停而被用后投诉。真可谓进退维谷。因此,不禁让人想起一个问题:垃圾短信能够彻底根治吗?
从国内电信和互联网业务的发展来看,短信业务是第一个对两者发生深远影响的业务。2G时代的业务创新以SP业务为代表,主要包括短信(SMS)、彩信(MMS)、彩铃(CRBT),其中尤以短信业务的简单易用性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1998年开始,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先后拓展短信业务以来,该业务飞速发展:2000年中国手机短信量突破10亿条。2001年达到189亿条。2004年飞涨到900亿条。2012年发送总量近9000亿条(不过增幅已经开始明显放缓,2013年有可能同比负增长)。于是,短信业务被当做第五媒体的典型代表看待。这种的飞速增长成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创新业务收入增长的重要动力,至今这样的2G业务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对中国的互联网发展,短信业务更是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回顾2000年前后当时的中国互联网,刚刚经历互联网的第一轮泡沫危机,当前这个行业的佼佼者当时都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在当时以免费模式为主,门户广告还没有被广泛认可而产生价值的情况下,主要的互联网公司烧钱也经历了关键期。甚至有说法当年的小马哥都计划出售腾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以短信为代表的2G业务横空出世了。对于运营商而言,这些互联网公司通过免费模式积累的庞大用户资源成为拓展新业务的重要渠道,成为了电信运营商合作的最大一类SP。一时间,各种生日、爱情、问候、节日、幽默(段子)短信普天盖地,原创短信作者参与利益分配而成为一种职业。抓住了SP也无语机会的公司如久旱逢甘霖般,迅速挖到了一桶意想不到的金,为后续的业务创新奠定了基础。个人从2005年开始有段时间一直对各大门户和专业SP业务公司如空中网、掌上灵通、华友世纪等自上市以来的财报进行了定期数据跟踪,根据这些数据显示,在2002年-2007年这段期间(大概时间段),短信类SP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相当大,有的过半。因此,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当时没有这些业务创新的产生,可能就没有今天中国互联网的大好局面(也许要推迟一个时间周期了),如今火热的互联网思维也就可能没这么快到来了。在那样的短信发展的黄金期内,垃圾短信的泛滥只会比今天的情况更糟糕,因此,如果以这样的角度来审视如今互联网企业,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
从这样的发展轨迹你会发现,其实,所谓垃圾短信,只是不同人对此的评价不同而已。在某些人心目中,这明明就是宝贝,怎么会是垃圾。垃圾短信不过是短信业务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发给了错误的人(诈骗短信是垃圾短信的极端方式)。因此,垃圾短信就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只有有短信业务的存在,就会有垃圾短信与之相伴。这如同电子邮件业务一产生就有垃圾邮件的道理一样。而我们也可以看到,业界一些原来做反垃圾邮件的人员最后转做垃圾邮件业务。其中味道可以想象。因此,要杜绝垃圾邮件就只能是干掉邮件服务。同样,要杜绝垃圾短信,出路只能是干掉短信业务。但显然,干掉短信业务是因噎废食的做法。何况,短信业务在正常情况下还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如灾难预警、业务提醒、公益等方面。
也有人对治理垃圾短信做过分析,认为除了政府监管部门和运营商保持常态化的打击力度外,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提高短信群发的精准性等减少垃圾短信投诉等手段。但个人认为,保持常态化打击力度这跟整个国家层面面临的共同问题一样,违法违规成本太低,还是有很多人在垃圾短信业务领域建功立业。而大数据分析同样面临用户隐私保护的问题,这方面运营商会面临更大的压力。因此,在干掉短信业务不太实际的情况下,垃圾短信的杜绝的唯一的出路就是短信服务淡出历史舞台。而随着微信等移动IM创新的兴起,短信服务淡出历史舞台已经成为可能。从运营商公布短信业务的新数据来看,已经面临了这个问题。只不过,在这个淡出历史舞台的过程中,监管机构和运营商保持打击的力度能够加速这样的进程。而对于用户而言,还得继续忍受垃圾短信的骚扰。当然,一旦短信业务没有了,我们又会面临其他的骚扰问题。如今的各种群不就是吗?所以,我们也许要学会用互联网思维对待信息大爆炸时代的各种骚扰问题!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