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Walt Mossberg在华尔街日报上发表了自己最后一篇文章,评选出22年科技浪潮中的最具影响力的12款科技产品。iPhone和Android都列入其中。在推动移动市场的变革上,iPhone无疑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但是,Android在普及智能手机上的作用或许更大。它使更多的人用上智能手机,给予用户更多的选择权,保证了移动市场上的竞争。
Android使Google成为移动市场最重要的公司之一,但也使自己成为了苹果的敌人。提到这场争斗的源头,我们不禁回想起乔布斯以前著名的言论,“Android是一款盗窃来的产品”。现实情况其实要复杂许多。Fred Vogelstein讲述苹果和Google战争一书《Dogfight: How Apple and Google Went to War and Started a Revolution》中,谈到一些幕后的故事。Atlantic网站节选了相关的内容。
在iPhone发布之前,Google已经有了进军移动市场的想法。2005年,Google收购Android公司,开始秘密开发智能手机系统。Google工程师认为自己能够给世界提供一个革命性的设备,改变智能手机行业的面貌。到了2007年1月,多数人已经投入了15个月的精力,有人则参与了两年的时间。他们编写和测试代码,协商软件协议,去世界各地寻找供应商和制造商。他们在原型机上花费了六个月的时间,并且计划在年底举办发布会。
乔布斯在2007年1月9日发布iPhone的时候,硅谷的许多公司在欢呼,包括Google的许多员工,但是,对于Android团队来说,这是一次重大打击。“我们的东西看起来突然变得如此……90年代”,Google的工程师DeSalvo说,“这是那种一看就明白的事情。”
他立刻感受到了iPhone的吸引力。“作为一个消费者,我完全被征服了。我立刻就想要一个。但是作为Google工程师,我想的是‘我们需要从头开始。’”
对于Google来说,手机行业是一个需要解决的大问题。2005年的时候,移动软件行业仍然处于非常糟糕的境地。当时,手机的性能低,不足以运行复杂的软件,上网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且移动市场被运营商和制造商牢牢控治着。一位Google高管说,当他们和欧洲运营商Vodafone订立协议,试图在手机上推广搜索的时候,运营商提出了许多条件。运营商想要控制大部分的搜索结果,Google的搜索只能放在最底部。在封闭花园里提供服务是他们最好的赚钱方式。
当时,为手机编写软件的人很少,因为很难盈利。手机行业没有什么标准。不同的制造商有不同的软件平台,甚至同一个平台都会有不兼容的现象,比如塞班就有很多版本。当时,最赚钱的生意不是写软件,而是开个测试公司,以确保软件能够运行在所有的手机上。对于这种现状,Larry Page表示非常沮丧。“我们的柜子里放着100种手机,而且我们必须为每一款手机编写软件,”他在一次会议上说。他把手机的体验形容为“糟糕”和“难以想象的痛苦”。
Google的高管们知道,一定会有人破解移动市场的密码,他们担心那会是微软。他们确信,如果Windows能够在移动设备上成功,微软一定会阻挠用户使用Google搜索,因为微软又已经在搜索领域挑战Google。90年代的反垄断案后,微软难以在桌面市场上打击竞争者,但是智能手机领域并没有什么规则。Google担心微软在手机领域干掉Google搜素,如同它用IE干掉网景一样。
当乔布斯宣布iPhone的时候,Android团队主管Andy Rubin正在600英里之外的拉斯维加斯,去和某家手机制造商会面。他对于iPhone发布的消息如此震惊,以至于让司机停在路边,看完了网络直播。“我的天,”他对车里的一位同事说,“我觉得我们不能发布那个手机了。”
当时,Android团队正在开发代号Sooner的手机。它有一个完整的浏览器,能够运行Google所有的网络应用。它不需要与笔记本或电脑连接,可同时运行多个应用。它还有一个在线商店。问题是,Sooner手机很难看。它有一个传统的键盘,而且屏幕并非触控的。Rubin和他的团队,包括其合作商HTC和T-Mobile都认为,消费者更看重手机的功能。但是,iPhone不仅看起来很酷,而且它创造了一种新的交互方式。“我们知道苹果会发布一个手机,每个人都知道。我们只是没有想到,它会那么好,”Android团队早期的商业发展高管Ethan Beard说。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Android团队完全改变了他们的目标。一个处于早期开发阶段,代号为Dream的触屏手机变成了他们的重点。工程师们开始为系统添加许多iPhone仍未实现的功能,以便在发布的时候能够展现出它的不同。它在2008年秋季发布。曾担任Android项目经理的Erick Tseng回忆说,“我从来没有认为,我们应该放弃自己做的事情,认为iPhone意味着游戏的结束。但是,一个新的标杆已经确立,无论我们决定发布的东西是什么,我们都想确保它能够越过那个标杆。”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