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晨,匆匆赶着上班的毛小姐突然发现挎包里冒出了白烟。等烟雾散尽,她打开挎包一看,原来是里面的充电宝(即移动电源)发生了自燃。智能手机的普及,极大地冲击了人们的生活。但是由于耗电量大,智能手机待机时间过短也往往被消费者所诟病。因此,大量的充电宝纷纷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手机族们出门不好找地方充电的难题。可是,市场上的充电宝良莠不齐,由此带来的安全隐患也越来越多地引起读者的关注。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相关部门尚未出台充电宝的行业标准,因此,即使是专业的检测机构也无法判断市面上出售的充电宝到底有多少是合格产品。
回顾
充电宝自燃烧了挎包
昨天,记者试图联系到毛小姐,但对方并未接受采访。记者注意到,在毛小姐微博中贴出的照片里,记录了事发经过。刚开始时,毛小姐的挎包冒出了白烟,随后挎包被扔到了地上,等白烟散尽,打开挎包后,里面的一些物品被烧黑了。尤其是一个长方形的盒子,损毁情况更为严重,从照片上看,盒子上有USB接口,按照毛小姐的描述,这只盒子就是发生自燃的充电宝。不少网友纷纷对毛小姐的遭遇表示了同情,一些网友也建议购买移动电源时最好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不要贪图便宜购买那些三无产品。
记者在淘宝网上看到,充电宝的商品数量达到了55万件,价格从数元到百余元不等。而这些移动电源的电量大多标注在上万毫安时,最高的可达12万毫安时。但是对于其他的相关信息,一些商家并没有标注出来。这也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安。“虽然东西不贵,但是如果发生自燃,那就太危险了。”
调查
除了乘飞机充电宝并不受限
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充电宝发生自燃的情况并不偶然。据相关媒体报道,今年6月初,某航空公司一航班在机场地面滑行准备起飞过程中,客舱行李架突然冒出烟雾,机组及时处置将烟雾扑灭。经查,肇事者是一个充电宝。7月底,一架航班起飞后,一名旅客用充电宝给手机充电发生爆炸并发出浓烟,后经机组紧急处置扑灭烟雾。为此,民航局于9月发出《关于切实做好旅客携带锂电池乘机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民航发[2013]78号)。通知明确,根据现行有效国际民航组织《危险物品安全航空运输技术细节》关于锂电池的定义,结合充电宝的特点和危险性,旅客携带的充电宝应当视为备用锂电池,而不是含锂电池的设备。充电宝必须与锂电池一样,严禁放入托运行李,而且,在飞行中不能使用并始终保持处于关闭状态。
除了飞机上发生的两起充电宝自燃事件,今年6月23日上午10点半,地铁10号线行经大红门站时,一名乘客包内的手机充电宝发生自燃,导致车厢出现短暂冒烟现象,随后乘客被紧急疏散到站台。据消防部门介绍,由于地下排烟困难,逃生出口及通向地面的道路非常少,没有道路和救援点,使得地下建筑火灾成为消防救援中的一大难点。
但是在地铁站,记者注意到,安检仪器旁的禁止携带违禁品目录中,只有金属锂这一项。随后,记者携带充电宝进站过安检,并没有受到阻拦。
探因
充电宝为什么会自燃
据了解,充电宝的核心构件是电芯,而目前市面上常见充电宝所使用的电芯主要分为锂离子和锂聚合物两种。由于锂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遇水或潮湿空气就会释放易燃气体。短路或电流过大都能引发电芯出现发热或者燃烧的现象。含有锂的电芯出现短路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其物理损坏、使用环境的温度以及正负极的短路三种情况。而电芯外壳一旦出现损坏,会导致其发热燃烧。更为可怕的是,含锂的电芯一旦起火,常规的液态灭火器根本派不上用场。
追问
尚无行业标准保证质量
面对市场上品牌繁多的充电宝,如何才能买到放心的产品。记者联系到北京市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移动电源(即充电宝)是近几年来出现的新事物,现在尚无明确的行业标准来对此进行判断。“它不像电池或者是充电器,已经有了行业标准来判断这个产品到底合不合格。”工作人员说,因此他们也不好评判什么样的充电宝算是合格产品。
此外,与乘坐飞机过安检时需要将随身携带的电子产品拿出接受安检不同的是,在北京南站火车站以及长途大巴车站,记者携带充电宝过安检时也并没有被要求出示检查。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