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渐凉,坐在星巴克的室外要了一杯免费的白开水噌网;浏览着微博看着大家伙对主流媒体口诛笔伐星巴克的各色段子和评论,觉得有点意思——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网民们很多都知道成本不是按照央视那么算的,店面、人工、水电、工商税务消防乃至品牌维护,一笔笔的都是成本啊。
理论上来说星巴克便宜点对消费者有好处,但星巴克不赚钱的话开店少,替代者能有几何?以及星巴克的对手们的价格也都不算便宜,成本放在那里,没办法的事儿。
在等一个90后小朋友,小朋友之前在我的团队里呆了一年,后来去了某老牌国家级媒体…嗯,就是某一家既没有活力又传统又要保持国家队范儿的媒体,不过没那么风光罢了,每个小朋友的抉择都各有道理,未来的路走走看,美好的日子在前方。
我突然想起来很久前流传的两篇文章,一篇是《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星巴克喝咖啡》,一篇是《我奋斗了18年还是不能和你坐在星巴克喝咖啡》,文章内容里的咖啡就是指的星巴克;不知道现在的朋友们对于这两篇文章有没有印象,在05年之前这都是曾经引发滔天转载和争议的帖子。
前面一篇文章讲的其实是城乡差异,文章用第一人称描述了一个农民的孩子从一路考学到在上海工作,经过多年奋斗才变得表面和上海的白领一样,能够坐在星巴克喝咖啡,最后还是呼吁更多的朋友能够关注城乡差异,给农村的孩子提供更多的机会。
后文是前面那篇三年后一个网友写的,大背景是北京房价刚开始一飞冲天的,文中的内容有点像近期流行的段子——
“有一个朋友,在深圳是个普通白领,月薪一万,看看他是怎么用一年时间在深圳买房的吧。一年间,他上班坐地铁,自己做饭,不泡吧不去夜店。一年后,他用辛苦攒下来的两万块加上他爸给的300万,在深圳不错的地段有了自己的房子...”——
仍然是讲的城乡差异造成了数代人的割裂,有一句话蛮感人,“我们都想给深爱的女孩以天堂,天堂的含义却迥然不同。你的老婆当上了全职太太,每天用电驴下载《老友记》和《越狱》;我也想这么来着,老婆不同意,你养我,谁养我爸妈?不忍心让你一个人养7个人。当你的女孩敷着倩碧面膜舒服地翘起脚,我的女孩却在人海中顽强地搏杀。…”
但,不得不说,十年前的时候,星巴克在国内已经算是很有品牌号召力的,不然也不会用来当做“白领”的标志吧。十年过去了,咖啡店不仅仅是北上广有,星巴克也开始布局全国,拿国内咖啡店的价格对比,星巴克其实不算贵,Costa和太平洋漫咖啡都要比星巴克贵点吧,雕刻时光们也大概这个价格,众多独立的咖啡店也是这个价~各地机场和五星级酒店的咖啡肯定要比星巴克高——但无论价格高低,星巴克总是那个最受关注和最流行的,这可能才是我们更应该关注的。
为什么星巴克可以开那么多家而且盈利?为什么星巴克的粉丝和拥簇那么多?在才是商业时代需要关注的吧,而不是纵向对比,星巴克在中国最贵,因为国内物价不仅是咖啡贵,这点媒体会认真的探讨吗?谁晓得。
但对于社会化营销而言,星巴克的品牌文化和号召力成为他们在社交网络中最大的推动力,星巴克的微博和微信虽然也经常有创新,但这和星巴克的粉丝的广泛度而言实在不算什么创新——当然,树大招风的星巴克也常常成为反对全球化的主要目标。
这并不是第一次星巴克成为风口浪尖,2007年爆发的把星巴克赶出故宫的事件就让星巴克成为新闻的主角,也让央视主持人芮成钢一战成名。
哦哦,跑题千里了,回到标题上说的事儿。在星巴克噌网等人的时候,听到隔壁桌儿的两个哥们和一个姐们在聊一个大生意,涉及到开发、电商云云,当然我感兴趣的是他们聊到的关于微信公众账号的运营大计。
那个女士说她在做一个微信公众号,花了2000块钱养了一个人专门运营微信,方向是类似于针对IT互联网的养生或者健康之类的,听着他们兴致勃勃的高谈阔论,实在是很想打断他们的谈话问几个问题:一个月2000养个运营人员,每天在网上搜点段子能帮那些IT人提供有价值的养生知识或者实打实的健康知识和帮助吗?靠谱点,醒一醒,别被忽悠了,踏踏实实的搞点事儿吧,捞粉丝不容易,但试图用网上搜到的东东就从粉丝那儿捞到真金白金虽然不能说没可能,但捞到又能如何?
醒醒吧,哥几个,别做梦了。
额,不过哥没有真的打断他们的聊天而是默默的玩了两把酷破闪人~哥奋斗了18年不是为了在星巴克听他们扯怎么搞微信公号的。
就是这样,星巴克的会员卡还有一张买三赠一的券,回头来杯27块钱的拿铁吧。
本文来源:艾瑞网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