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网吧 >> 网吧天地 >> 网吧行业 >> 网络追踪 >> 正文

2013最难就业年,普通院校IT毕业生的就业迷局

2013-10-22电脑报佚名
设施,实施相对独立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我国独立学院产生于1999年,以浙江大学与杭州市联合创办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为标志。独立学院的概念被正式确立,始于2003年的教育部8号文件,文件颁布后,独立学院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向自主办学机构过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经有300多所独立学院。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胡瑞文牵头进行的一项国家级课题“大众化阶段的毕业生供求状况与高等教育转型发展”显示,目前中国“985”与“211”大学有100所左右,仅占高校总数的4%。其他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老本科院校近400所,占高校总数的16%。有600多所举办历史不长的新建本科院校,占高校总数的26%。其他1200多所为高职高专院校,占高校总数的54%。

也就是说,杨光们才是应届高校毕业生这座金字塔的塔基,他们人数庞大、面目模糊却真实影响着高校“就业率”的波动。

杨光所在的专业有67名同学,截至6月底的统计,考上研究生的有10人,在上海、江浙地区工作的有10人,留在武汉本地的有20多人,深圳的有10多人,剩下的分散在全国各地,有些家里人条件不错的托父母找了关系进了好的企业,还有些因为考研失利又不甘心找凑合的工作准备继续再考一年。

“就业率统计这个东西,其实根本代表不了什么。”湖北省某三本高校负责就业工作统计的高姓老师对本报记者表示,“尽管学校不会将就业率作为考核的硬性指标,但同类学校之间会比,同一学校不同院系之间也会比。”

据高老师介绍,她所在学校的就业率必须在每年6月30日以内完成。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被就业”和帮助学生签署假的就业协议也成为她整个毕业季的一项常规工作。“现在除了就业协议,还有一种证明学生找到工作的是就业证明,也就是对于那些不愿意开具就业证明的公司,学生也可以要求公司开一张盖有公章的就业证明,便于学校去统计就业率。”

杨光对此做法也很无所谓,“已经麻木了,我只关心我是否会找到工作,学校怎么统计就业率和我是否‘被就业’都已经没有意义。”

据高老师介绍,实际上在欧美一些国家的就业率统计方法是,在这些毕业生毕业后半年再做统计,往往那时就业率要比前者至少提升30%。“其实毕业生出去学校以后最终都会找到工作,可现实情况是我们被就业率绑架,也绑架了就业率。”

苏荣强:丽江古城找不到属于他的花香

对苏荣强他们来说,这个名闻中外的丽江古城的秋天格外寒冷——他所在系的300多位同学,仍在苦苦等待传说中的下月底的一场冬季招聘会。

9月初,记者来到丽江古城采访了苏荣强,当时他的说法是没有一个同学能成功实习。1个月后的10月下旬,他在短信中对记者的回复是仍然没有,只好无奈把希望放在2013年的第一场招聘会上。

苏荣强是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下称云大旅院)信息科学与技术系(下称信科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大四学生。云大旅院是一所三本院校,办学11年,在校生规模超过一万余人,正式跨入万人大学的行列。

云大旅院离丽江古城不远,打车三十来元就到,公交车也很方便快捷。这是这所大学的幸运,也是苏荣强他们的不幸——作为全球知名的旅游城市,云大旅院重点专业是和旅游、艺术、英语相关的专业,信科系自2002年招生以来,12年四届学生毕业人数只有区区200多人,在云大旅院属于“被遗忘的弃儿”。而苏荣强所在的信息管理专业,是在2009年才开始招生,他们甚至无法从学长那里得到一些“毕业经验”。

在苏荣强看来,实际上这个“弃儿”很坚强:2011年,信科系3名男生组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上一路高歌猛进,最终斩获国家二等奖,是云南省独立学院中唯一获国家奖项的学校——这个荣誉制被作成横幅和招牌,直到今天仍被高高挂在信科系的教学楼上。

对苏荣强本人来说,他还独立建设了一个供本校学生进行交易、社交的网站。正是因为他临近毕业在网上转让这个网站,记者才得以联系上他。而在过去几年间,他还为几家丽江客栈建设了推广页面——事实上,在丽江上万家大大小小的网上推广客栈中,有不少就是他和他的同学们参与建设的。

但是,在这个旅游城市,这并不能代表能为他们带来一个合适的就业甚至实习岗位。“都觉得我们只能做程序员什么的,连好多同学都这样觉得,在丽江这种需求很少。”

苏荣强的同学中,唯一不担心工作的是胖胖的杨定鹏,他参加了云南省团委、云南移动和多所高校共建的“动感地带-MM创业就业基地”,因为在其中表现出色,实习期间就每月能拿到千多元的工资,他已被承办云大旅院该项目的一个IT企业邀请去上班。而记者在见到杨定鹏之前,他还在独立制作一个坦克战争类的APP,“对下载量不抱多大希望,就当练手了。”杨定鹏说。

“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我就明年回福建老家考公务员去。”苏荣强说,只是他也知道,这条路,比他找到一个合适的IT工作岗位更艰辛。

去二、三本高校招聘的科技企业

去百度、去阿里、去腾讯,与一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光环相比,占中国高校总量80%的二本、三本高校IT专业毕业生的流向才具有最真实的代表性。而与百度、阿里、腾讯这样的知名IT企业比起来,数量庞大的中小型的科技企业、传统企业里的IT岗位对应届毕业生有着更为庞大的需求,甚至有一些企业愿意专门扎根在三线高校招聘。

10月8日,记者在武汉某独立学院的光通信专业实习宣讲会上采访了刚刚进行完招聘宣讲的武汉华工正源光子技术有限公司HR王经理。“今年我们公司有40个青苗的培训计划,而这个计划就专门针对应届毕业生和硕士生。”王经理告诉记者,他每年都会去全国各大高校进行宣讲,但从最终留在公司的人才来看,二本、三本等普通院校的IT专业毕业生能够更踏实和脚踏实地,对企业的忠诚度比较高,愿意从一线最基础的岗位做起。“名校学生的期望值很高,可最终到企业来也有一些问题,比如他们眼高手低,名不副实,而且跳槽率很高,很有可能公司辛苦培养半年一年他们有更好的机会就跳槽了。”据王经理介绍,他们公司更愿意通过这种与三线高校IT相关专业打通,招聘实习生的方式来选拔公司的“青苗”人才进行培训。

不过,记者也注意到,像武汉华工正源光子技术有限公司这样的实习招聘,更多是一些生产线上的基础岗位,而且也不会让IT相关专业的毕业生直接到技术岗位上,通常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选拔。

据该学校计算机系负责学生工作的李老师介绍,这是该专业今年第二场企业进校的实习宣讲。“和学校其他专业相比,我们计算机系的就业率是数一数二的,尤其是武汉光谷的一些科技公司,最近几年来我们学校招聘的也比较多,也许你们会觉得并非一些知名企业,无论是公司规模,知名度还是薪酬都比不上国内一线的IT公司和国企,但却非常适合我们这类高校的学生就业。”

有数据显示,到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在校生数将超过4100万人。尽管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能够让更多人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同样带来的挑战不能无视:大学毕业生找到合适的理想的岗位将很困难。

研究显示,未来十年,中国大学本专科毕业生增量总计9400万人,只有一半毕业生能到“白领”岗位就业,剩下一半要到“蓝领”和“灰领”岗位。而对于IT相关专业的毕业生而言,如果动手能力赶不上,那么毕业就一定会先从基础的“蓝领”岗位开始做起,只是,现在还有很多普通高校的毕业生意识不到这一点,无法面对这个现实。

本文来源:电脑报 作者:佚名

声明
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评论及图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Email:support@txwb.com,系统开号,技术支持,服务联系微信:_WX_1_本站所有有注明来源为天下网吧或天下网吧论坛的原创作品,各位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链接!
天下网吧·网吧天下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