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逸飞看来,男孩游戏总或多或少会有些暴力成分,这类游戏在网络产生前就存在了,但对此产生负面影响的青少年总是极少数。
“会有相关性。”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教授、青少年犯罪与少年司法研究中心主任皮艺军表示,带有暴力血腥元素的影视游戏作品,的确会对特定青少年产生负面影响。
皮艺军对北京青年报记者说,一些本身就有暴力倾向的青少年会有意无意地接触暴力作品,而暴力作品会激发他们的暴力特质,从而做出相应行为。此外,暴力作品还会对一些想犯罪的青少年起到启发作用,一些人会在现实中模仿其中的暴力行为,“在国外,之所以对这类作品采取分级制度,禁止相应年龄段的人接触一些暴力血腥作品,就是考虑到这个因素。”文/本报记者孟妍
记者调查
网络频现“杀手广告”
一百来字,公布出电话和QQ,业务是“替人排忧解难”—打人,断手,断脚,毁容,甚至索命。现实生活中,这样耸人听闻的广告很难见到,但在网络论坛中,这些“杀手”广告却能轻易被检索到。虽然“广告”往往很快会被删除,但通过网络技术以及发帖人的频繁发布,这些“信息”总能留下蛛丝马迹,被“需要”的人搜索到。
“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干净,迅速,安全,保密。”一位自称姓蒋的网友在互联网上张贴出一条广告,称自己是一名“杀手”,可以帮助北京的雇主排忧解恨。这条广告在今年9月发布,点击网址显示链接失效,但百度快照却留下了痕迹。
通过这条广告提供的信息,北京青年报记者与该网友在QQ上取得了联系。“要怎么样”?对方开口直接询问来意。当被告知想雇佣一个打手之后,对方要求电话细说。
沟通过程中,对方始终保持着简短的回答,不透露除手机号码外的其他个人信息,且2次要求电话里详说,理由是“一切为了安全”。蒋姓网友称,普通的打人“任务”价格为3000元,收费依据“任务”的难易程度而定,并与派出的人员数量有关,雇主需要做的就是“付钱”和“将对方信息发送过来”。
除了“打人”外,蒋姓网友称他们还可提供“杀人”业务,收到钱后,三天内即可完成。“我们以专业的人员,优良的装备替您效劳:干净,利索,不留痕迹。”
当被质疑是否能完成任务时,对方的回答显得有点不耐烦:“不相信就走开!”
随后,北青报记者在网上搜索其手机和QQ,出现的结果多为“杀手广告”,并且能“解决”事情的地点颇广,除北京外,还有石家庄、天津和呼和浩特等地。
本文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