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驾驶中打字的危险概率比正常驾驶高23倍,属于极度危险的动作。也因此在不少国家,驾驶中打字被立法禁止。在中国呢?除了发短信,是不是还有发微博,发微信呢?难怪北京交通委都说,开车发微信刷微博成了十一高速路拥堵的主因。
手机,这一人类沟通的必备工具,早已超越了其工具属性,正在成为人的衍伸,扮演了更多的角色,人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强,这种依赖导致的后果很严重。
一项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调查显示,80%的大学生会在开车中忍不住打字、发短信,在成人中这一比例约为50%,且男性比女性要高一些。这些人普遍自信无比,认为自己的技术过硬,虽然知道有潜在的危险,但是认为自己可以避免。
驾驶中打字的危险很多人没有具体的概念,一项来自儿科医学协会(PAS,Pediatric Academic Societies)今年5月份发布的调查显示,驾驶中打字的危险概率比正常驾驶高23倍,属于极度危险的动作。也因此在不少国家,驾驶中打字被立法禁止。
这就像酒驾一样,事故的发生不仅仅对主事人有危险,对毫不相干的人更是飞来横祸。事实上,驾驶中打字的危害已经超越了酒驾,成为第一大驾驶事故的主因。在美国,每年有3000个青少年死于驾驶中打字,超过了酒驾的2700人。打字平均让驾驶员视线离开路面4.6秒,按照时速60公里的速度计算,盲开的距离达80米。
尽管潜在危害如此之大,几乎所有人都意识到这一点,但大多数人还是选择铤而走险。原因恐怕不仅限于对驾驶技术的自信,还有对手机的无法抗拒性。有了通知或者短信,我们习惯第一时间获知并处理,而且,即便在没有通知的情况下,很多人也会不自主的拿起手机“检查”一遍。
冲动、需要连接,这是研究人员认为事情发生的主因,随着智能手机越来越深入个人的生活,即时通讯与社交网络的便捷性,人们“渴望”时刻与好友连接。这导致与人最亲密的手机,变成了潜在杀手。
这让我想起了此前Google Glass引发的社会争论,曾有人打算立法禁止驾驶中佩戴Google Glass,而手机何尝不也在引发社会问题?物极必反,用来形容手机与人的关系再合适不过。手机是否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否会潜移默化对人造成伤害,这些都在讨论中。
本文来源:ifanr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