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超过1260美元(约合人民币7711元),这是一款高端智能手机在美国市场的平均成本,包括一些语音、数据流量和短信的包月套餐。事实上,手机硬件的价格在全球各地相差不大,但运营商资费部分则有很大分歧,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哪个国家的手机话费是最为昂贵的。
合约手机的购买成本
首先,我们调查了苹果iPhone5在世界几大主流移动市场的合约机购机成本,选择了一个包含内容最为接近的套餐进行对比。如下图所示,美国市场与中国市场的价格相差不多,以联通为例,如果选择iPhone 16GB版本、586套餐0元购机的话,需要预存话费5499元,每个月还需补齐一定的套餐费用,所以两年的合约成本为14100元,平均下来一年的费用要比美国还低。但如果考虑到人均收入的话,实际上我们的手机使用成本要比其他国家更高的。至于日本、德国市场则与中国价格相当,澳大利亚的成本则最高。
令人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英国市场的价格,是几个国家中最低的,在运营商EE处只需花费1553美元(约合人民币9504元)即可获得包含套餐内容的两年iPhone合约计划。EE也提供了多种不同的语音、数据流量选择,如果你需要额外的低价流量,每月支付15美元(约合人民币91元)即可获得10GB的流量。由于英国距离其他欧洲国家十分近,如果有漫游的需求,则可以添加每月约19美元(约合人民币116元)的国际漫游套餐。但总体来说,英国的合约计划是要比购买裸机更为划算的。
至于裸机价格,美国市场的价格往往要比其他国家更便宜一些。以16GB版本的三星Galaxy S4为例,美国售价大概在750美元左右(约合人民币4589元),加上消费税的价格依然低于中国行货的5199元。通常情况下,英国的电子设备价格都要更高一些,而日本也不便宜。所以,除了少数机型,国内行货手机的价格基本上与国外相差不大,那些高出的部分主要是一些税费项目。
手机话费和设备支付方式
很多用户都认为日本的手机和话费是十分便宜的,事实也的确如此,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日本手机运营商往往以0元或是极低的价格销售合约手机(尤其是本国品牌),并提供不限量的语音通话和短信套餐,但是仅限同一运营商的用户。如果你联系不同运营商的用户,虽然单条语音或是短信的价格看似不高,但累积下来也是比不小的数目。
德国与中国的费用差别不大,但形势不同。前者往往需要一次性付清,而中国的定价系统则是以较高的月费来替代首付,比如前面我们提到的所谓0元购机计划,虽然手机免费,但是每个月需要补缴很多话费。另外,中国运营商并没有提供真正意义上的无限通话计划,流量费用也稍高一些。
尽管世界各地的智能手机价格十分接近,但设备的支付方式依然是计费难题。在美国市场,大多数用户购买新机都会参加运营商的合约计划,由此获得折扣;而运营商则从话费中获得利润。但是在很多其他国家,消费者往往都是直接购买裸机。
另外,手机话费的支付形式还包括预付费和后付费。通常,合约计划的用户都属于后付费,在美国市场比较常见,用户需要支付一个固定的月付金额,换来相应的服务。而在发展中国家,预付费则是常态,用户需要首先为手机充值,再去选择相应的服务。
新兴市场的进步
发达国家并不是唯一经历一段热潮的地方,事实上,发展中国家的增速依旧超越了西方发达国家,其中,以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和尼日利亚为主。这些国家拥有庞大的用户基数,并且拥有更丰富的低端设备以及基础的低价资费套餐。以印度为例,目前拥有6.99亿手机用户,占其总人口的73.1%,基本的套餐价格仅为2美元(约合人民币13元),包含的语音和短信计划,平均每分钟的通话费用仅为0.25卢比(约合人民币0.025元),十分低廉。同时,印度政府还在扶持移动应用,推出了大规模的IT扫盲运动,使得59%的印度人通过移动端口接入互联网。另外,低成本设备也是推广的关键,包括50美元(约合人民币300元)的低价Android平板。
▲售价50美元的Aakash Android平板
本地品牌的所生产的低价设备,在发展中国家也如雨后春笋版涌现。诸如印度的Aakash,以及来自中国、在尼日利亚设厂的TECNO,都在这些新兴市场中推出了低于100美元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除此之外,一些运营商也推出了更加实惠的数据套餐。比如在马来西亚,收入低于没有925美元的21至30岁用户,都能够享受到更优惠的智能手机套餐;而在中国,话费的返还其实是一个数字游戏,是否优惠则取决你的实际使用需求。
手机和话费的未来走势
事实上,手机设备的全球统一定价已经形成,无论你在哪个国家,设备的价格都没有太大的差别,主要的差异仍然是运营商的资费定制形式。除了传统的合约计划、预付费模式,还将出现手机租凭等新兴模式。运营商的利润点在于如何通过最新的设备吸引用户继续使用它们的服务,而一部分零售商则开始回收用户的旧设备,将其零件翻新再以较低的价格输出到发展中市场。
至于美国市场,合约计划和手机价格并不会更便宜,不过运营商们也逐渐开化了一些,开始提供无锁机和自由合约,更能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这也是一种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