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几十个淘宝卖家在杭州文二路上的一个宾馆开了两天闭门会议。这些卖家都不愿单纯靠打折提高收入。
他们分成几个小组,讨论“如果未来不靠打折促销,又是否有新的卖点能够保住足够的流量?”他们试图用新的场景、套餐来吸引买家,例如推出一次去夏威夷旅行的全副装备——草帽、沙滩裙、墨镜……甚至避孕套,又或者推出全年的定制服务,每个月定期给买了套餐的美女寄送卫生巾。
对于淘宝网卖家运营事业部总经理湛卢,他要做的就是试图引导这些不愿再靠打折提高收入的卖家们找到一个新的玩法。
湛卢称,他们正在试图建立一个越来越没有淘宝小二的全新游戏规则,淘宝只负责建立制度以及“定制度的制度”,提供工具和开放数据,其他的一切都交给卖家来做。
而在花名“语嫣”的淘宝网负责人口中,把2013年淘宝要做的这件事情形容为“失控”——他们决定不再把一切流量、规则和判断都抓在淘宝自己的手里,而要让市场自己去判断。
从表面看,淘宝在做一件类似于“自杀”的事——新政策将让商家不需要再依赖砸广告位、做促销以及投重金去做SEO搜索优化。要知道前两项,是淘宝收入的重要来源。
但淘宝依然要改变。淘宝集市的管理者正在酝酿又一次重大游戏规则调整,新规则将影响所有卖家生态环境,重新定义“淘宝小二”,重铸卖家与买家之间的信息链渠道。这个计划很有可能将在今年9月实施。
生意难做
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淘宝上“生意难做”:小卖家抱怨活不下去,中等卖家则抱怨赚不到钱。
经济观察报在淘宝上随机抽取了100多名中小卖家,在75个有效问卷的调查结果中发现,超过九成卖家网店的经营时间不超过三年,两年以下的卖家占到60%,不到一年的接近30%。这意味着大部分淘宝卖家是新的经营者,需要一定时间去建立信誉和业绩。此外,调查中大约一半的小卖家团队不到3人,另外的超过三成中小卖家的团队有4-6人以下,其余的不到两成的线上店有超过8名人员。
张如晨的网店就是家庭式作坊,只有她的爸爸和妈妈两名“员工”,月平均收入不到3000元。她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前赴后继的价格拼杀者:一茬又一茬大学毕业生到淘宝来创业,他们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先砸“好评”,大约一年后钱烧完了退出淘宝,但此时又有一批新的创业者,同样从烧钱砸“好评”开始。
卢经理的公司目前不到30个人,2012年总收入不到2000万,仍然没有盈利。一件衣服在成本之上的加价率是2-3倍,行业平均推广费用是10%到15%,还有房租水电、员工工资,以及一切杂七杂八……库存如果不能控制在10%以下就绝对都是亏的。
“就这样熬着,一个草根型的自有品牌公司如果年营业额不到3000万以上根本无法大规模盈利。”卢经理称。他的公司在这两三年中还交了几百万学费,对供应链的掌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90%的服装企业都是死在库存上——当然,这可能并不是淘宝的错。
但这就牵扯到了一个电商的悖论,商家只有下大单、大库存才能让平均成本降下来,但是这样的话库存风险极大:“神仙难断款量”。因此创业公司就只能小批量、多批次。不过这样的结果就是很高的成本,没有竞争力。
尽管没有店面的租金压力,但如果没有推广,卖家也不可能有好的收入。惨烈的价格竞争、无休止的打折以及必须支出的推广费让网店盈利能力极低。
经济观察报抽取的受访者中仅有18.67%表示半年内利润上升,38.67%表示利润持平,而42.67%的店铺表示自己的利润在下降。这让57.33%的卖家认为竞争环境已经“较激烈”,29.33%则毫不掩饰地称“过于激烈”。
当然,不能忽视淘宝上的卖家数量已高达几百万。
淘宝给出数据来说明情况并不那么糟:年成交额10万以下、10万-100万、100万以上的卖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截至今年6月,年成交额10万以下的卖家同比增长60%,10万-100万卖家同比增长30%,100万以上卖家同比增长33%。
2012年5月淘宝上在线店铺的数字是5964460家,改版后店铺数字永久地消失了,本报获悉,目前这个数字在800万左右。
马云在2012年在网商大会上强调了两点:第一,淘宝要减少中间环节,让卖家跟买家直接沟通;第二,要培养100万个年营业额在100万的卖家。
这样的淘宝仍然是创业者的天堂吗?在经济观察报的随机调查中,29.33%的卖家认为“是”,26.67%的卖家认为“不是”,还有44%的卖家认为“不好说”。
那么,现在的淘宝,是什么呢?
改变
中国互联网这些年一直都遵循着一种逻辑:有流量就有生意,没有流量就等于被世界遗忘。
淘宝上商品的展现机会来自于购买页面右侧直通车广告、尽量做所谓SEO优化才能在搜索结果中排在高位,以及去买广告“坑”位获得流量——网上的生意规则被固化为一种拼资源获取流量的较量。
在经济观察报的调查中,40%的网店推广费占到总成本的10%-30%,22.67%的店铺推广费占到总成本的30%到50%,甚至有5.33%的网店推广费占到总成本的50%到75%。仅有33%的店铺推广费占成本的10%以下。
卢经理的经验是,烧钱的事一定不能做,例如在淘宝首页做广告。
尽管在淘宝投广告的ROI(转换率)可能是整个电商中最高的,但部分商家却感觉“直通车”的价格在一路上涨,效果却越来越差,花钱买了“爆款”词,生意却没原来那么好。而语嫣也看到微博上“生意难做,淘宝已是同台的竞争”等抱怨,但淘宝的数据让她认为“不是这样”:在外面喊的是没赚到钱的,赚到钱的都不说,闷声发大财。在这位淘宝的管理者眼中,倒是商家们的思路亟待解决:原来店铺少,一些商家躺着都能挣钱,但是现在商家多了,流量成了稀缺资源,且买家行为变了,商家如果不能随之改变,生意就会越来越难做。
如何发现变化?搜索就是买家行为变化的晴雨表。
在语嫣看来,2011年到2013年的买家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例如2013年5月淘宝上长词搜索对PV的导流贡献同比上涨了9.4%,而高频词、爆款词的搜索量下降了6.4%,另外低频词占整个引导PV的比重上升了3.5%——这意味着,买家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这个时候卖家就需要作出改变:搜索量向长尾发展,不会集中几个头部词。卖家投的关键词广告如果不改变,生意当然不如以前。
事实上,淘宝管理者早已开始反思过去的买搜索流量和广告位等机制是否对淘宝的未来有益。他们的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靠拼钱的流量只属于少部分商家,有些宝贝永远无法获得展示的机会。
于是,淘宝的管理者们一直试图建立一个新的秩序来让淘宝的商家们重新站在一个公平的展示机会面前,这个机会并非通过砸钱,而是要通过他们自己对产品进行定义“标签”——让买家通过搜索标签来直接找到卖家的宝贝,而不需要通过拼资本来获取流量。
例如某卖文胸的店铺给小号文胸贴的标签是“小胸也聚拢”,“飞机场”型的女生自己搜“小胸”或者“小胸也聚拢”时就能让他的产品出现在其面前,而不用去买广告。
退后,再颠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