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整个通信业界都神经亢奋。
原因很简单,政策的最后一只靴子已经落下,虽然还没有最后触及地面,但也只是短暂的时间问题。
7月1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明确要求要推动今年年内发放4G牌照。
次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对新华社记者明确表示,将根据企业申请情况和所具备的条件,推动年内发放4G牌照,加快推动中国4G产业化发展。
这个时间表,让很多的利益关联方都放下了心中大石。比如中移动就可以放心把TD-LTE建网的速度再提一提,中兴、华为、爱立信等公司也可以摩拳擦掌算一算,明年可以拿多少订单,让不那么好看的财务报表多点亮色。
其实,4G发牌早就没有悬念。
7月初,我就曾撰写评论文章《4G发牌倒计时》,梳理了4G牌照尘埃落定的脉络,大家可以再翻出来看看,或许能咂摸出点新味道。
但现在还远不是庆祝的时候。
从牌照发放,到真正能用、好用,还有一个相当长的距离。这其中,还有很多问题待解,其复杂程度甚至超过了牌照博弈。
第一个问题,是频率。
通信行业最核心的资源是什么?固定通信是网络和管线,过去多年一直纠结,甚至现在仍然存在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就是体现;移动通信则是频率,不同的频段,不同的频宽,一开始就足以限定网络最终的发展极限。
中国的频率分配情况非常复杂,先不讨论军用与民用的频率分配,也不考虑广电和通信两大系统的频率之争,仅在运营商内部,从被叫停但仍有运营的小灵通,到2G、3G和即将发牌的4G,频率资源相当分散,优质频率的争夺更是激烈复杂。未来小灵通的频率处置、F频段的博弈等等问题,都将牵扯太多的利益矛盾,有可能旷日持久,影响4G局势。
不过,就目前而言,4G尤其是TD-LTE已经获得较多的频率资源,这个问题虽然重要,但未必紧迫。
与之相比,另一个问题更加复杂,就是基站站址。
最近,很多运营商人士最头疼的问题是,经常有大量小区居民投诉手机信号差甚至没有信号,但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另一些居民担心辐射,拒绝在小区新建通信基站,甚至将现有基站强行拆除。
一个让人笑不起来的段子是,几年前,某地某运营商负责人“大干快上”,超标建网,事后曾受到批评,但如今却悄然变成了“英雄”,因为他当年提前圈下了大量的站址。
而在4G时代,这个问题将更加严重。就目前的频率划分来看,4G所使用的频率,它的穿透性普遍弱于2G和3G,这意味着未来它需要更多的基站。
三家运营商都需要新建基站,但却要面对基站辐射方面上越来越严重的“邻避”倾向。这将会是中国所有运营商未来数年最艰难的考验。
还有更多的问题。
比如运营商,在资金投入规模与技术过渡期的用户体验之间,应该如何实现平衡?混合组网的资金投入,在TD-LTE和FDD LTE之间又将如何分配?
又如政府,在发展自主标准TD-LTE与兼顾国际标准FDD LTE利益之间,应如何平衡?在扶持本地产业链厂商,与兼顾国际厂商利益之间平衡,又该如何平衡?
各种问题或考验技术还有待博弈,其中千头万绪,还需要政府持续推动,运营商披荆前行,才能一一化解,让中国真正进入4G时代。
4G尚未成功,发展仍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