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小米的一系列动作不少,已经转型为成功的互联网手机案例的小米顺风顺水的推出了一系列的手机款型。在2012年9月之后,小米已经将手机生产线直接外包给国内一家硬件生产厂商,现在的小米生产线趋于成熟,而这也是小米手机能顺利从“饥饿营销”中解脱出来的最大原因。
不仅如此,小米在这块业务成熟后,逐渐开始成为一家科技公司,准确点来说,是以设备为基础的科技公司。小米的想法中更多需要设备支持,来实现小米以后所构造的一个整体化的科技概念。
譬如小米在NFC上的想法,一心想要打造一个可以通过手机来完成的多维度平台。不管是生活中打卡签到,互相交换名片,或者是支付,涉及到生活许多方面。这一套体系显然不是类似于苹果的passbook或者谷歌的NFC产品谷歌钱包,因为不仅仅是单纯的支付。在手机中内置NFC的芯片不算有多高难度,重点就在于软件和整个市场大环境的构建。对于技术上的突破,小米花了很大的力气,但是显然现在的小米还缺一些东西。
其一,是技术成熟的问题。在小米手机刚刚面世的时候,一些硬件上的问题让小米频繁受到诟病。比如电池,屏幕,摄像头等问题,小米的头一阶段产品在质量上总是有些悬。这对于小米来说,有些脆弱。
其二,梦想与现实的距离。实现小米现在的想法,需要的不仅仅是有力的推广,反而是如何完善和构建这样一个体系,需要的设备支持有哪些,能够如何去发散思维。就好比乔布斯在构建整个苹果的系统的时候,风格如何统一,需要实现哪一些功能,又有哪些是可以开放出来给用户体验的。对于小米来说,能否成熟去驾驭这样的一个体系还很难说。
其三,小米的其他业务,例如小米盒子等均是小米不能停下的项目,现在的小米的实力做这些事情颇为紧张。而小米的想法里,已经很少有T恤等产品,而是更大程度的扩容。产品线科技化,小米的想法是做一个纯粹依靠创新而崛起的东方互联网企业。
总的来说,小米现在的最大问题是:快速发展的科技需求与现有的技术和驾驭能力之间的矛盾。想法很好,实现的可能性很大,完美呈现的几率很小。
联想到最近的一个消息,我觉得小米要解决这个矛盾不是不可能的。在设备、技术上能够给小米提供技术支持的,又迫切需要一个机会的,能够与小米一拍即合的,就是它了——诺基亚。
别急着笑,是的,小米还没上市,估值40亿+,属于国内的新兴企业,不算啥有底气的。诺基亚,最近不是有篇文章说拿下来得要200亿么?这两个实在有点收购的弱,被收购的强的感觉。另外,从企业文化上来看,小米的创新和诺基亚的敦厚也显得格外格格不入,看起来有一种老少恋的感觉。这么说来,连我都有些怀疑,小米和诺基亚到底是不是合适。
但是,用另外一种眼光来看看现在的诺基亚和小米。上文已经分析了小米的现状,科技思维很饱满,技术方面很悬疑。反过来看看诺基亚,科技思维很匮乏(就知道做相机和低端机),但是长久以来积累的设备技术依然是很给力的。二者结合将对两家公司都有好处。
当然,对于现在的小米来说,能否买下诺基亚本身就是很大的问号。但是并非不可能,回想下吉利收购沃尔沃事件,这一切都变得可实现了。吉利是“穷小子”一枚,上演了全球汽车业为之一惊的“蛇吞象”壮举。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成为中国汽车产业海外战略的关键性转折事件,颠覆了全球汽车业的传统秩序。具体的不再一一分析,当年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标的价格为18亿美元,加上后续发展需要的流动资金,共需要27亿美元,国内和国外融资比例约为1:1。国内资金中50%以上是吉利自有资金,其余是中国主权银行的并购资金。国外资金则来自于美国、欧洲和香港。所以,小米拿下诺基亚不是不可能,而是看小米有没有这个心思,如果成功,对于小米来说,会是一次足够飞跃的机会。
比起现在把硬件全部外包,小米不如直接买下诺基亚更为靠谱。这对彼此来说都是1+1>2的生意,诺基亚有一身的硬本事,却没有能力掌控和运用;小米有一身的软实力,硬功不够,显然就好比吉利收购沃尔沃一样,现在的吉利有名气,产品线也稳定,这就是最好的例子。
试想一下,诺基亚的手机,小米的UI,那是相当令人期待啊!所以,雷军,要不考虑下收了诺基亚呗?
注:本文来自移动互联网骨灰级爱好者夔蒽的博客,我们转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