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4月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前微软高管乔亚奇姆·坎宾(Joachim Kempin)日前发表文章,根据自己在微软任职近20年的经历,以及自己对微软现状的观察,总结出微软陷入困境的症结在于过于复杂的公司结构,因此他建议微软应当分拆为6个独立的子公司。
坎宾1983年加盟微软,在这家公司工作了近20年时间,2002年退休。他最近出版了一部关于微软的著作《决心和意志:微软的“秘密权力掮客”打破他的沉默》(Resolve and Fortitude: Microsoft's `Secret Power Broker' Breaks His Silence)。
以下为坎宾文章的主要内容:
十余年来,微软错失了大量的关键发展机遇,现在只能目睹自己的市场份额被竞争对手蚕食。微软董事会本应当有一种紧迫感,他们早就应当调查公司为何会陷入落后,进而对公司结构进行调整。
自2008年退出微软的日常管理工作以来,比尔·盖茨(Bill Gates)一直担任公司董事会主席。现在大多数人将他称为慈善家,而很少提及他在微软的职责。这是否意味着盖茨已经不再关注这家他亲手创立的公司?外部人士和业内人士都曾表达怀疑和提出建议,但只有他本人能够真正回答这个问题。
微软现任CEO是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他既是盖茨的好友,又是盖茨亲自指定的继任者,但我的怀疑正是来自于微软在鲍尔默领导下的运作方式。盖茨不仅将这家庞大公司的管理权交给了鲍尔默,而且全权委托他来构造、运营和指导公司。这些年来,鲍尔默构建了一支主要由资深微软员工组成的高级领导团队,这些人在鲍尔默的指导下一直专注于给处于下滑态势的Windows和Office业务提供庇护,而且主要措施就是渐进式的产品更新。
在这种战略指导下,微软的营收和利润并未受到严重影响,但是总体来看微软公司变得膨胀和官僚化。早些年的活力已经消失不见,除了鲜见的例外情况,公司基本上满足于维持现状,尽管它拥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人才储备来打破这种模式。
复杂的结构
我在已出版的《决心与意志》一书中介绍了自己在微软工作近20年的经历和体会。这本关于微软的作品出版以来,我与很多前微软员工和现微软员工进行了交流,他们提到了这样一个共识:史蒂夫·鲍尔默构建了一种罕见的复杂的企业结构,自己周围围绕着一群阿谀奉承的人们。董事会或许认为他不可或缺。
从内部看,他善于应对公司的复杂性,但是正如同过去十年所体现的,他在预见、回应和做出市场改变与创新方面遇到了困难。甚至比尔·盖茨也在最近接受CBS采访时承认,微软错失了很多机遇,并且缺乏创新。这是否意味着微软即将采取具体行动?或者只是简单一说而已?
鲍尔默对企业结构的影响力随处可见。深得鲍尔默信任的首席运营官凯文·特纳(Kevin Turner)管理着超过50%的业务部门,包括销售和营销部门,而从他的简历来看,这正是令他最难堪的领域。与其他公司的同僚或者微软之前的COO相比,特纳对公司财务和人事活动没有控制权。
Windows部门负责人史蒂夫·辛诺夫斯基(Steve Sinofsky)离开公司之后,微软将该部门一分为二。目前,一个人负责营销与财务,另一个人负责开发。这是一种奇怪的分工方式,因为该公司已经有了一位首席财务官,另外其他开发团队的产品营销都取决于产品部门负责人。
管理失当
我可以继续对此进行分析,不过现在我们首先从一个不同的角度看看这家公司,讨论现在的管理风格。
我与微软员工的讨论中提到的另外一个共识就是,鲍尔默喜欢插手公司的各个方面,事无巨细地管理各个业务部门。因此,很多为高层领导工作的人觉得这种管理方式削弱了他们的权力。他们还经常受制于由委员会做出的决定,这种决定延长反应时间,而且导致责任不明确。更糟糕的是,盈利能力极强的Windows和Office业务正在扼杀创新能力和健康有益的偏执思维。这与IBM大型机业务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所处的形势非常类似。
由于公司董事会和CEO在技术领导方面能力欠缺,提供技术预见的责任就落到了高层领导身上。然而,过高的资历、过去的成就,以及不得不取悦于一位控制欲极强的CEO都使得这种预见变得很难。从我了解的情况来看,不同的部门之间仍在内斗,有时候给人一种诸候争霸的感觉,因此实施统一的战略几乎不可能实现。在我看来,微软本就复杂的结越来越紧,内部争斗和官僚作风给公司形成了严重的束缚。
解决方法
公元前333年,亚历山大大帝率军入侵波斯帝国之后,也面临着同样复杂的挑战。我们都知道亚历山大大帝解开所谓的“戈耳迪之结”的方法:拔出宝剑,将其斩断。后来,有人称这种行为相当于欺骗,但我认为,这是一位勇敢领袖的选择,因为他的思维已经突破了面前盒子的限制。后来,亚历山大大帝继续自己的使命,征服了波斯。
正是这则故事,让我找到了微软重获优势、再次征服IT世界的良药。但这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公司,它需要微软拆分成多个部门,真正为股东释放价值,实现人尽其才。现在,微软董事会应当主动将公司分拆为六个独立的公司:
1、服务器、桌面和移动设备的操作系统
2、面向所有平台的工具和语言
3、面向所有平台的办公和企业应用
4、面向所有游戏平台的游戏机和游戏软件
5、面向所有平台的咨询服务
6、面向所有平台的互联网相关业务(包括浏览器、广告、搜索、电子邮件和社交媒体等)
除了第一个部门之外,其他部门都需要对业务进行水平拓展,为所有相关的操作系统平台(而不仅仅是Windows)开发软件或服务。Azure平台的开发团队将支持Phone Gap、Apache Hadoop和Android环境,此举正是遵循这种策略的做法。
第六个部门应当向谷歌学习,开发自有的优秀浏览器等。现在整合到Windows系统的IE浏览器只能用作其他浏览器的下载工具,因此功能应当减弱。
或许这个提议过于激进。但是这家公司的领导团队能力欠缺,或者说魄力不足,他们主要专注于保护自己的领地,忽略了更广阔的机遇。对于这样一家公司,还有其他方法能够为其重新注入企业精神吗?为了推动微软摆脱现在的困境,我认为除了将公司分拆为更易管理的小公司之外,别无他途。
当然,到底是应当分拆为四家还是六家公司,这都可以展开进一步讨论。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使新成立的公司对新机遇保持饥渴,同时要具备足够的竞争力,令股东和华尔街满意。
此举还可以带来其他好处:降低成本,减少机构臃肿,因为这些独立部门当中,大多数无法再依赖Windows和Office业务。另外,现有的中心研究部门也需要进行相当的分拆,为新的主管领导负责,确保研发工作不仅面向客户,还要面向微软股东。
最后,这个举措,如果落实的话,将在微软管理层产生震动,有助于消除割据分封的现状。最有适者,才能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