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网吧 >> 网吧天地 >> 网吧行业 >> 网络追踪 >> 正文

飞信:对抗思维下的产物 衰败在所难免

:飞信:对抗思维下的产物 衰败在所难免

近日,中移动总部数据部召集互联网基地、国际公司、移动研究院等相关部门召开飞信业务重构专题会议。会议提出将飞信、飞聊两个产品合并、重构升级为融合通信产品。尽管中移动对飞信的未来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可操作性的路径。但对此,业界并不看好,运营商的体制机制决定了其缺乏创新基因,更为重要的是,习惯了主导产业链的运营商在面对移动互联网冲击式,“既要守住围墙内的,又要抢围墙外”,由此带来的对抗思维限制了运营商的发展。

面对OTT业务不断分食电信运营商的传统业务市场,电信运营商难免有些坐立不安,继与OTT厂商谈判谋求收费后,运营商又整合自有产品正面对抗微信等OTT业务。

某业内人士所言,基础电信运营商直接投放产品与受其服务的互联网厂商进行正面竞争,这本身就是错误的思维。

对抗思维下的产物

2007年面对QQ的强势发展势头,中移动推出飞信对抗QQ,声称要抢占20%的QQ用户。

虽然并未达到预期的目标,但凭借其PC与手机互通,短信与消息的无缝互转功能,并依托中移动庞大的网内基数,飞信发展迅速,至2011年中期飞信活跃用户数接近8270万。在国内IM软件市场,飞信曾跻身前三名。

但在飞信的运营过程中,中移动运营互联网产品的狭窄思路暴露无遗,直到2012年,飞信才开放非移动用户的注册。

在电信运营商的固有思维以及考核机制下,中移动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应对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的竞争。

而在增强用户粘性、引异网手机用户的竞争中,飞信作为中移动的战略产品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拥有了庞大的用户群,却没拥有良好的口碑,这为日后飞信的衰败埋下了伏笔。

在与互联网公司同类产品的对抗中,飞信当时的优势在于“号码价值”——即使接收方不在线,也能够以短信的形式收到好友发送的消息。

而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终端带来行业革命性的改变,社交工具的丰富使得用户的选择更为多元。加之人们对手机号码的依赖逐渐减弱,飞信的优势不再。

“以前我轻易不敢换号,主要怕好友找不到我,但现在我有那么多的即时社交工具,换号了在群里通知一下就行了。”用户小李的声音是目前IM市场的缩影,也是飞信衰败的前夜。

代替工具的不断出现,飞信产品的缺点集中显现:无法跨网发送信息、信息延迟。越来越多的用户从活跃用户变成了注册用户。

衰败在所难免

飞信的衰败并非毫无征兆,即便在飞信发展迅速时,在很多业内专家看来,飞信作为一款互联网产品并不成功,移动互联网专家王煜全曾表示,飞信就是一个免费发短信的工具,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作用。

飞信的衰败与产品本身的问题有关,快速成长之后,飞信又瞄准QQ,希望能在商业收入方面开疆扩土,于是纷繁芜杂的功能被加入,越来越多按钮仅为收费而存在。

而飞信基础功能则停滞不前甚至后退,PC端越来越臃肿,手机端飞信的不稳定和消息的延迟有目共睹。业内人士指出,运营商从未站在一个用户的角度,从根本上体验飞信为用户带来的价值:免费短信、手机与PC的互通。

对于运营商而言,所有的盈利模式都基于把用户成功引入网,然后闷声赚钱。正如一位移动地市运营商老总所言,以前运营商的运营模式跟卖白菜没有区别,运营商只要把网络建好让用户入网就行了。

时移事易,这种思维还是根深蒂固。

尽快将飞信的用户资源变现才更符合运营商短期商业利益。急功近利之下,飞信的衰败在所难免。

电信运营商体制问题除了思维的封闭外,运行机制方面,自上而下的运行机制与互联网产品自下而上带有明显草根性质的创新机制明显格格不入。

此次,对于中移动飞信重构,基层仍然只是执行上级的指标。记者采访多个移动地市数据部工作人员,他们表示,目前他们仍然有飞信的考核指标,主要考核活跃用户数。在他们看来,飞信定位就是一款IM工具。

处于市场一线,最了解用户需求的地市、区县,其创新淹没在层层分解下来的指标中,更为重要的是,在现有的机制下,即使基层做出创新的产品和思路,无法带来相关激励。正如一位运营商基层员工所言,“拿着区县的工资,操心着集团的事。”

创新“悖论”

从世界范围内看运营商对抗OTT冲击一般有三种路径:推出自有业务、收购相关公司以及向监管层要求收费或者封堵,目前国内运营商显然在双管其下。

按照内部文件披露的信息,中国移动计划招标引入新的技术支撑厂商,将飞信、飞聊两个产品合并、重构升级为融合通信产品,使其成为正面应对OTT业务竞争的主要产品。

中移动对此项目规划提出具体的操作路径,看起来一份清晰而可操作性的的重构计划即将展开。然而,对此业界并不看好,在现有电信运营商的体制下,无法将产品功能和用户体验放在首要位置,更无法像互联网公司的创业团队那样去做一款产品。

王煜全表示,要想成功,除非运营商能下决心革自己的命,利用地址簿,做成一个完全免费的发短信软件。

每一款创新性的产品几乎总是意味着对现有利益格局的颠覆与破坏。基础运营商离开本行,运营创新性的产品,失败了固然是浪费资源,成功了亦可能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运营商创新产品的成功经常依赖于自有资源的消耗,而在争夺外部资源方面它很难与外部的专业公司抗衡。导致的现象就是:基础电信运营商普遍难以把终端产品市场做大,也就无法从扩大的市场中受益,它的终端产品无非是把自己的资源从左手交到右手,甚至在转交的过程中还会产生无谓的损耗。

本文来源:通信产业报 作者:通信产业报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声明
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评论及图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Email:support@txwb.com,系统开号,技术支持,服务联系微信:_WX_1_本站所有有注明来源为天下网吧或天下网吧论坛的原创作品,各位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链接!
天下网吧·网吧天下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