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常常玩着手中纸张,折叠成各种形状,有纸鹤,有青蛙;有飞机,有小船;有梦想,有创新。长大后,我们每每看着身边小孩,把玩着各种数码,有苹果,有鸭梨;有电脑,有游戏;私心想着我们小时候的种种乐趣,如今却成了玩具。
哪怕只是浅浅的回忆,现如今再寻回却只留些许片段。断断续续,我们经历多年;小小纸片,如今成就梦想。曾经梦想缘起何处?创新不只是片面之词,勇敢者的游戏就从折纸开始,IT行业亦是如此。无创新不产品,创新乃产品之灵魂,那些年感动过我们的产品现在过得怎样,将来会是怎样?
不妨说我们回到折纸时代,谁能把白纸折叠出精彩谁就赢了,好比竞争中获得成就。有竞争才有将来,曾记得某人说过这句话,再看现在能否道出有创新才有将来之言?传统PC跌跌撞撞走了几十年,再回首望从前,想今后发展必有创新之路,模仿折纸之乐趣而创造变形之产品,或是将来趋势。
贯彻折纸概念,把握未来方向
笔记本电脑让我们养成了折叠习惯,可曾想多年使用习惯或可能有些厌倦,偶尔的变身也或可能让人惊讶。还记得小时候动画演绎,模块拼接,六神合体,DIY PC似乎已将其发挥到自然,那NoteBook又能如何?笔记本电脑玩变形看似超前不可预期,而这就是创新。
变形理由何为,是创新产物吗?
创新源自产业的升级,而创新又能使产品企业保持新鲜活力。这些年“创新”这一名词似乎成为了苹果的代名词,但是并非所有创新都能有苹果效应,尤其是像笔记本电脑这类传统PC产业,用户已经习惯了传统PC的工作模式和使用方式。因此要在传统PC的基础上创新就不仅仅是产品形态之改变,同时也要试图去改变用户习惯。
传统PC行业正在衰弱?这只能算作不负责任的说法,甚至有人会认为这是在扯淡。在笔者看来,这恰好与大家所想的相反,传统PC行业走的路并非下坡,而是移动互联网大势汹汹之际趁机会选走另外一条路。
笔记本电脑体积多年不变,而面对移动终端产品的市场压力,英特尔推出超极本概念可以说是明智的,核心硬件厂商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约束”终端设计厂商的动作,生产更加轻薄的产品以顺应市场需求是首要的任务。
变形超极本较之前代产品在外观方面有着绝然不同的设计理念
从市场反应来看,超极本推出之初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大部分消费者仍将超极本看作笔记本电脑,或是一台更加轻薄的笔记本。而面对移动终端产品的强力攻势,尤其是平板电脑的流行,虽说平板电脑开始蚕食传统PC的份额是夸张的说法,但终究有竞争对手总不能停滞不前,于是变形概念再一次被提及。
变形笔记本早在2003年就已经出现,实际上当时的Tablet PC可以算作如今变形超极本的前身。当然,现在的变形本相比从前要更加有时代感,多极化元素的混合,使得如今变形超极本形态各异,优缺也各异。终归属于创新的产物,至于用户接受度还需要长久的市场考验。
超极本变形之路,它还缺少什么
目前变形超极本基本上有这样几种形态:翻转式、分离式、滑盖式。大部分笔记本厂商推出的变形超极本产品也都是基于这三种形式,至于双屏在严格意义上不能算作变形,另外多种屏幕旋转或翻转方式都属于翻转式。然而从此心生疑问,在实际使用中这些变形形态能否带给用户最佳的触控体验?或者说它们是否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
就比如翻转屏超极本,它需要经常大幅度折叠屏幕,厂商在设计产品之初会去考虑保证转轴寿命和屏幕稳定程度,采用高端材料或者提高屏幕转轴力度,因此在用户使用中屏幕翻转或许就显得有些费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用户体验。
改变屏幕的打开方式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将键盘与屏幕分离开来能够较好解决了屏幕和键盘之前的冲突。不过这样设计的产品通常要将处理器放置于屏幕一端,在无形中增加了产品重量,尤其是分离状态下,哪怕是仅仅当作平板电脑去使用。同时分离式设计通常对尺寸有所限制,遵循使用习惯与手持感受的考虑,甚至可以说超过12英寸的超极本就不适合分离使用。
曾经的那些概念笔记本,如今许多已成现实
不分离还可以滑盖,笔记本电脑也能像手机一样采用滑盖设计,而这种滑盖方式算是日系厂商较为喜爱的方式。不过这种滑盖方式对于传统笔记本用户来说有些超前,因为这种设计导致了掌托面积锐减,甚至无掌托,这对于传统用户算是不小的打击。
这些变形设计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变形设计在无形中增加了产品成本,售价居高不下在某个方面来说也是出于这个原因。权衡价格与品质说简单也很难,大到产品整体规划与设计,小到螺丝、按键等零件,都要和成本做斗争。
创新与市场关系,将来之路怎么走
产品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变形超极本的发展,笔者接触过不少超极本产品,从产品中能够体会到笔记本厂商们在设计变形超极本时的态度。众家持有积极态度去设计产品,这是笔者欣赏的,哪怕其产品或许在市场上的反响各异,或褒或贬,有创新与改变才有将来这是始终如一的概念。
抛开成本不议,回归观望变形本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分离式变形超极本在这几种变形方式中最有发展潜质。乔布斯曾经说过,之所以没有在笔记本上使用触控屏幕的理由,最重要的是人在手臂悬空的状态下操控屏幕容易造成疲劳。因此苹果笔记本的触控板设计很大,并且配合OS X系统精心设计了诸多手势。
在后来苹果推出的iPad中,手势操控很好的被延续。这也是为什么笔者认为分离式变形超极本最有发展空间的理由,分离出来的屏幕可以单独使用,而整机核心硬件也位于这块屏幕中,就好比一台平板电脑,手持感受与触摸体验很好的结合在一起。
笔记本变形之路有多远?我们翘首以盼
当然就目前而言,要把这块“屏幕”做好还有一大段路要走,因为这不仅仅是体积问题,还需要平衡性能、发热、续航、重量等等方面。作为超极本核心推广者,英特尔需要更加努力去设计低功耗高性能的处理器产品,发展所需,创新仍然在。
最后点评:
触屏、变形超极本具备市场竞争优势,这就好比折纸带给我们童年的乐趣。但就目前而言,超极本还是刚发芽的树苗,还需要茁壮成长,同时也需要更多的时间慢慢去接触与适应市场环境,让大众消费者逐渐接受。当然在未来某时超极本或许会大卖,或许人手一本,价格下调算得上首要的促成因素,而软硬件发展、生态链系统等方面都是超极本乃至各家笔记本厂商都需要努力去改变和创新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