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盼着过年,穿新衣、放鞭炮、吃好吃的,后来守着电视等看春晚和本山,现在则是电子时代、网络化春节。”对于许多伴随电子产品、网络成长的 “90后”来说,虽然年夜饭、包饺子、看春晚、放鞭炮等传统“元素”都没有改变,但是现代文化确越来越深地影响着“90后”们的春节。
“无网不在”的春节
“春节同学们都用微信拜年,利用网络交流互动”北京某大学大四学生说。春节前,同学们就在微博、微信、QQ等各种社交网站、电子设备上,发拜年的段子、信息、电子贺年卡等以表祝福。还有同学利用春节难得的休息时间,三五成群约好在网上游戏、聊天。
现在的春节就像是传统文化与信息时代在博弈。比如,春节期间的传统——春节晚会,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中央台以及很多地方台都在办,也是很多人春节必看的节目。“但是对于部分‘90后’来说,我们喜欢在网上看春晚,可以和同学、朋友进行互动交流。一半时间在网上,一半时间在网下。一半时间陪家人,一半时间和同学交流。”高中生李旭(化名)说。
网络互动衍生春节假期“新组合”
对于参加工作不久的“90后”杨淼来说,网络成为春节假期满足业余爱好的好工具。“今年我的春节丰富多彩,我没有宅在家里,而是在网上寻找各种社区、团队、有共同爱好的朋友举办的活动,这样不仅能认识新朋友,并且还能让我的春节不单调。”
“平时上班忙于工作,没有多余的时间做自己想做并喜欢做的事情,春节假期正好给了我这个机会,可以在自己所居住的城市里找到很多公益活动、生活聚会、外出郊游等系列活动信息,喜欢音乐的人可以参加各种音乐会和音乐节,拥有各种不同爱好的人都能在网络这个大平台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假期娱乐方式。这既是娱乐,也是一种‘充电’。在娱乐中获得知识信息,结交更多的新朋友,开阔眼界。”杨淼说。
传统与现代的互融
杨淼告诉记者,各种各样的网络社区、信息平台为大家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丰富的平台,“我们不用像儿时一样过年随家长到处拜年,不用宅在家中死守电视不停换台。网络还在改变‘90后’的生活方式,通过日志、相册、微博、空间等多种形式,朋友们随时将自己正在做的或者遇到的有趣事情告诉大家,分享的更多了,联系更紧密。”现如今,多媒体手机、移动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推陈出新,随时随地极大的方便了亲人、朋友、同学的交流。
网络文化的确在通过改变“90后”而影响到传统文化。比如,传统的拜年方式逐步被现代的信息功能所替代,一条微信、一条微博、一个留言、一封邮件。但是从过春节这件事来看,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是在博弈中互融。
毕竟电子产品、网络等只是工具和载体,而传统文化才是网络展示的内容和灵魂。
(2013年春晚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