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2年,“移动支付”是最受广大消费者关注的科技概念之一,我们看到了Square与星巴克的合作,看到了PayPal移动支付服务的上线,看到了零售巨头结成移动支付联盟,也看到了TapPay、Core Engine等层出不穷的新工具。2013年,移动支付领域的竞争必将更加激烈——开发者应当如何扬长避短?
《福布斯》杂志网站日前在一篇文章中总结出了2013年移动支付领域的“六不要”和“六要”。
(文章作者Henry Helgeson是支付系统软件提供商Merchant Warehouse的联合创始人兼CEO)
1、 “磁条”走开,“芯片密码”走你!
虽然已经有了更好的技术,但是老掉牙的磁条卡依然经久不衰——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规模庞大的相关基础设施等诸多因素——不过在2013年,商家们终将开始接受磁条卡的替代者。
“芯片密码(Chip-and-Pin)”信用卡又被称为EMV卡,如今它已经遍布全球。EVM卡采用“芯片密码”或“芯片签名”验证系统,安全性远高于传统的磁条卡,因为芯片会针对每一笔交易产生一个独一无二的交易码,从而便于追踪交易和打击欺诈。EMV卡在2013年将会大有作为。
2、 “不安全的信用卡号码”走开,“超级安全的移动支付”走你!
其实信用卡根本不安全——在2012年,42%的美国人都遭遇过信用卡欺诈。咨询公司爱特集团(Aite Group)指出,虽然有重重保护措施,但是美国每年都会因为信用卡欺诈而损失约86亿美元。
相比之下,移动支付有望成为最安全的支付系统。很多人担心用智能手机进行支付的安全性,然而这种支付方式其实比刷卡更安全——移动支付可以引入多种认证方式,从密码、地理位置服务到序列号甚至即时QR二维码,这样就让犯罪分子很难有机可乘。此外,人们通常时刻把手机带在身边,所以即便不慎丢失手机也能立即发现。
3、“展厅现象”走开,“实体店联网”走你!
“展厅现象(Showrooming)”指大批消费者先在实体零售店体验产品再到亚马逊等网站上下订单的购物方式,它在过去几年里大行其道。最近的一次调查显示,43%的美国人承认自己曾经“店里看,网上买”——这让实体零售店“很受伤”,也让消费者错过了逛到心头所好之物立即入手的满足感。
其实造成“展厅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实体店和网络的零售价格差异造成的——今后实体店会借助新的网络工具和支付技术,方便用户在网上查看附近实体店的商品库存和价格信息,以及方便实体店以优惠、积分或其他激励手段促成店内销售。
4、“‘一揽子’移动钱包”走开,“智能手机”走你!
应用开发者不能奢望用一款“移动钱包”应用统领移动支付领域——这一领域竞争者太多,而且消费者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
最靠谱的“移动钱包”就是消费者的智能手机本身——智能手机容纳各种支付、积分和奖励应用的方式会变得像现实中钱包容纳卡片和现金一样。
5、“下载量之战”走开,“商户争夺战”走你!
移动支付应用开发者往往很看重下载量并将其称为“用户数量”——但是如果商家不认可你的应用,那么就算下载量达到几百万又有什么用?
在移动支付大战中,起决定因素的其实是商户——正所谓“得商户者得天下”。 消费者常常会抱着“尝鲜”心理试用新应用,但商户可不会在意你的移动支付应用有多酷,所以要想说服他们就必须让他们看到你的应用能够增加商店客流量、增加回头客和提升客户忠诚度。
6、“超本地化销售”走开,“紧抓现有条件”走你!
移动支付应用如何才能迅速被大量商户采用呢?一些移动支付公司采取了类似Groupon的“超本地化(hyperlocal)”销售方式,努力说服一家又一家商户参与自己的活动——这样做效率太低了。
对于商户来说,应用越简单易用越好。移动支付应用最好能够兼容目标商户现有的软硬件条件,然后应用开发者可以找到相关软件或硬件厂商谋求合作——如果成功了,那就能通过现有网络轻松获得一大批零售商。(悠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