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周日。星期六到Elements看电影,看完在商场闲逛,经过HMV时猛然想起,这家曾几何时“猛过威士忌”的唱片连锁店不敌时代巨轮,于数天前宣布破产。当天所见,店内人头拥拥,不知跟HMV“命不久矣”是否有关。
犹记得,HMV中环旗舰有扶手电梯直达店铺,内设爵士乐/古典音乐“专区”。中环店是否仍然存在,老毕懒得深究,但英国总公司都撑不下去,在香港的六家分店,前途自难乐观。
HMV“死”得太晚
上网一查,发现HMV委任了德勤为破产管理人,替集团在英国和爱尔兰的239家分店寻找买家。换句话说,HMV是否还有一线生机,取决于破产管理人能否觅得“白武士”。据报道,擅于协助垂危企业起死回生的私募基金Endless, 以及休闲、文化指南《Time Out》的拥有者Oakley Capital,已先后向德勤表达收购HMV的意愿。
新买家若能及时现身,HMV也许可以多捱一段日子。然而,连杀掉唱片的MP3机都已消失,令人意外的并非这家全盛期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唱片连锁店走上清盘之路,而是它“死得太晚”。毕竟,遭淘汰、被取代的是早就过时的商业模式,HMV不在业务上彻底改革转型,即使由企业“还魂专家”Endless接手,大限终亦难逃。
戴尔今非昔比
不知大家有没有留意,在HMV宣布破产同一天,十年前仍稳执个人电脑市场牛耳的戴尔(Dell),私有化传闻甚嚣尘上,公司股价应声大涨。据彭博报道,至少有两家大型私募基金与戴尔展开洽谈,收购一旦成事,戴尔作为上市公司的日子将步入倒数阶段。
HMV与戴尔不能相提并论,前者财政急剧恶化,既拖欠银行债务又不获供应商通融,以集团持有现金不足2000万英镑而论,“捉襟见肘”四字岂足以形容其困境?戴尔近年在个人电脑市场虽今非昔比,占有率被惠普和联想迎头赶上屈居第三,但烂船尚有三斤钉,集团坐拥现金数以百亿美元计,私募基金对戴尔青眼有加,与此不无关系。再说,以其接近200亿美元的市值,要将戴尔一举“吞”下,谈何容易?
HMV跟戴尔虽异多同少,但前者在影音娱乐步入全民下载的二十一世纪茍延残喘,后者则在个人电脑市场从罕逢敌手沦为“大配角”,此中转折,皆留下了时代巨轮的印记。
戴尔在PC领域当过相当长时间的“一哥”,原因是创办人迈克尔·戴尔把电脑直销和JIT(just in time)存货管理模式发挥得淋漓尽致,既省成本又省时间,两套绝招合二为一,令戴尔得以在个人电脑市场打遍天下无敌手。
然而,约在十年前,戴尔市占率开始停滞不前,迫使本已退下火线的迈克尔·戴尔重掌帅印,再度出任行政总裁,但情况并未因创办人“御驾亲征”而有所改观,戴尔反被2005年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的联想逐步赶上甚至超越。这可归因于两个因素:一为戴尔进军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发现绕过零售商的直销模式在中国等地“水土不服”,在美国的辉煌战绩无法跨境重演;二为戴尔在生产线上赖以成功的供应链管理绝技,在联想和宏碁(Acer)等亚洲竞争者手上青出于蓝,令戴尔在市场上不再无往而不利。
联想的胜利
《经济学人》本月12日在一篇题为《From guard shack to global giant(从警卫室到全球巨头)》的文章中,介绍了联想近年取得的骄人成就,举其大者,便有集团在全球七个最大的个人电脑市场,占有率居首位的多达五个;一年半前,联想市占率只在十余个国家达到双位数,今天已倍增至三十四个;通过收购,联想在德日两大发达国家一跃而成当地PC市场“一哥”。自杨元庆于2009年接下帅印以来,联想由全年亏损2.26亿美元,变为在最新季度录得1.64亿美元盈利。
上台前,杨元庆向联想董事会许下承诺,营业额在四年内提升至150亿美元,这个目标已随着集团销售2011年突破200亿美元而提早实现。去年,联想总营业额高达300 亿美元,增长迅速。杨元庆的另一项重要承诺,是把联想在环球个人电脑市场占有率从2009年的7%增至双位数,以联想今时今日16%的市占率而论,杨元庆许下的诺言,岂止超额完成?
与戴尔、惠普等各电脑业巨企比较,联想股价明显跑赢,足证杨元庆说到做到,确实有助提振投资者信心。然而,老毕认为有两点必须注意:第一,个人电脑是一个正在收缩中的市场,研究机构IDC的统计显示,去年底销售旺季,美国市场个人电脑销售五年来首次下降。联想市占率虽大幅上升,但PC销售整体下滑;在一个萎缩中的市场风头无两,值得烧炮仗庆祝吗?第二,戴尔风光不再,除了因面对联想等亚洲对手的严峻挑战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平板电脑受欢迎程度远胜PC,这正是IDC数据显示个人电脑销情不振的根本原因。
联想投放大量资源在发达国和新兴市场并购扩张,眼前是投资大而回报低(在中国以外市场,联想零售业务大部分仍录得亏损),对边际利润害多利少。当集团环球市占率进一步抛离戴尔时,PC世界会否变得更加面目全非,令联想这个“一哥”好看不好吃?(毕老林·投资者日记)
本文版权所有:香港信报财经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