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没有注意到,“行业公敌”IE6浏览器的最后堡垒——中国市场,终于被打破了,它在中国网民中的占有率去年已经被IE8超过。
根据CNZZ的统计数据,2012年,IE6在中国网民中的市场份额,从年初的25%降到了16%,已经低于IE8的22%,IE8这一年基本维持稳定。
微软自己也没有想到,发布于2001年的IE6——现存生命周期最长的化石级产品,最终会以“互联网公敌”的形象收场。
IE6在Windows XP之前不久发布,借助于XP的成功,两年之后,它就在全球市场上取得了高达70%的占有率。但也正是因为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微软便不再花心思投入IE浏览器产品的研发,5年时间未对IE6进行根本性的功能升级。导致了IE6的种种缺陷得不到及时修复,进而招致用户不满,间接给了Firefox等对手成长壮大的机会。在随后的几年,浏览器软件市场涌入大量对手,微软IE系列产品的总市场份额被蚕食到20%以下。
这一当时的垄断性产品,固步自封的结果,除了给竞争对手制造机会外,还给互联网带来了安全和设计等方面的巨大灾难。
层出不穷的安全漏洞,不仅招致了各国政府和民间人士的口诛笔伐,Google等巨头公司在因IE6漏洞遭遇攻击后,做出了抛弃IE6的决定,微软也不得不在官网呼吁敦促用户尽快升级。另一方面、IE6对网页标准的支持极其不完整,为了让这部分用户得到正常的浏览体验,全球的网站工程师们不得不放弃创意和新技术,按照10年前的规范来设计网站。
直到2007年,IE7发布,IE6在全球的占有率才开始一路下降,到2010年,已经降至10%以下。而中国市场此时却意外的成为了IE6的最后庇护所。在“顽固”的中国网民中,IE6的份额仍高达40%以上。
这最主要的原因,一方面是2001-2007年正赶上了中国网民数量的爆发式增长,IE6是大多数人接触的首个互联网产品。另一方面,大量的番茄花园等等盗版XP系统用户,为了防止微软的检测和黑屏,均关闭了系统自动升级,使得微软的新版浏览器更新无法到达这部分用户。此外,中国网民主动Windows版本更新频率也很低,微软在此后已经发布了Vista和Windows7/8等新版本,但今天Windows XP 在中国网民中的占有率仍高达70%以上。
当然,还有网站工程师们向用户习惯妥协所带来的恶性循环,大量的常用网站只为IE6搭建和测试,而不考虑Web标准(W3C)、非IE浏览器(Firefox、Safari、Chrome等),以及非Windows平台(Linux)。比如工信部网站备案系统一开始就只支持IE6,非IE6用户就无法进行网站备案,除此之外,还有众多基于IE6及系列产品建造的网银产品,更是强化了中国网民对IE6的依赖。
幸好,这一情形已经发生了改变,迟到也好过不到。在晚于全球市场3年后,2012年,IE6的中国堡垒终于被打破,让位于IE8。这对国内大多数有志于提供更酷的互联网服务的网站前端设计师、网络安全工程师来说是个好消息,我们也乐于看到更多网民作出这一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