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尼比鲁”实在是太出名了,NASA还特意在官方网站上辟谣,指出所谓的“尼比鲁”行星其实根本不存在。其实“尼比鲁”将要撞击地球的灾难曾被预言在2003年发生,但显然子虚乌有。接着这个日子被转移到了2012年,与“玛雅预言”结合起来。
另外还有一些类似的说法,主角有“太阳系第十行星‘X行星’”“厄里斯”星等等。NASA表示,假如2012年真的有“尼比鲁”或“行星X”这样的流浪行星前往地球,天文学家至少在过去10年就可以一直跟踪观测,到现在肉眼都可以看到了。
不过,“厄里斯”星倒是真实存在的,但它是类似冥王星的矮行星,仍然在太阳系外围,离地球的最近距离约为40亿英里。
虽然所谓的“尼比鲁”纯属捏造,但在所有的无稽的末日担忧中,行星撞地球还算是相对靠谱一点的说法了,至少地球确实存在被其他行星撞击的危险,而且地球在历史上也曾频繁遭受小行星撞击,并留下了巨大的撞击坑,还可能导致了恐龙的灭绝。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曾表示,小行星撞击地球是世界上四大突发巨大灾难之一。为了有效防止小行星撞击地球,全球已经建立了近地小行星观测网,假若能够在一年前发现有可能与地球相撞的小行星,就能够及时采取措施,摧毁它或改变其运行轨道。
NASA也表示,他们的天文学家们正在进行一项名为“太空守卫”(Spaceguard Survey)的观测计划,用于寻找所有可能撞击地球的大型近地小行星,这项工作所有的发现每天都会发布在官方网站上。“我们已经确认目前不存在任何能造成恐龙灭绝级别的小行星。”
或许有朝一日真的会有行星前来毁灭地球,但肯定不是2012年,更不可能具体到12月21日。
疑问
中微子毁灭地球?
100亿个中微子中只有一个会与物质发生反应。如果中微子真的能与地球发生反应的话,那它也能跟太阳内部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从太阳内部产生到离开太阳表面,能量就已经消耗掉大半了
在电影《2012》中,太阳活动峰年的到来使太阳中微子加热了地核,最终导致地球灾难。太阳活动异常真的能够毁灭地球吗?中微子又是怎样产生的?它真的可以加热地核吗?
早在19世纪,人类就认识到了太阳活动遵循规律的周期,大约每11年会出现一次高峰。目前我们正处于第24活动周期,而下一个即将来临的太阳峰年,并不是2012年,而是2013年。
那么2013年的太阳峰年会不会造成地球毁灭?NASA强调,“这只是一个普通的太阳活动周期,和历史上其他的太阳活动周期并没有什么不同。”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王华宁介绍,“实际上自太阳活动第19周期以来,太阳活动高峰年的活动强度一直在逐渐减弱。目前预测第24周期的太阳黑子平均数为90个,不及第19周期的1/2。”
太阳活动爆发的主要产物是高能粒子、电磁波和日冕物质。“它们在到达地球后主要对卫星、通信系统、电网等高精密度电子设备产生影响和破坏,对日常生活的影响非常微小。”Steed博士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
绝大部分的太阳高能粒子到达地球附近时都会被地球本身的磁场屏蔽,进而转向,只有少数粒子能从地球磁场“防护罩”的薄弱点——两极附近进入高层大气上空。此时,地球大气就会起到防护作用,拦截这些粒子。
那么中微子又是什么?实际上,“中微子加热地核”可以说是《2012》最大的“伪科学”之处:虽然听起来很玄乎,但中微子几乎对人类没有任何影响,更别说跟地球发生反应了。
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博士李玉峰介绍,中微子是组成自然界的基本粒子之一,大多数粒子物理和核物理过程都伴随着中微子的产生,其中就包括太阳发光的过程:两个氢原子核聚变放出一个中微子和一个正电子。
中微子因强悍的穿透力而著称。从太阳内部产生后,它以接近光速运动,能直接穿越地球直径那么厚的物质,“地球对它而言就像是透明的。”但中微子只参与非常微弱的弱相互作用,100亿个中微子中只有一个会与物质发生反应。“如果中微子真的能与地球发生反应的话,那它也能跟太阳内部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从太阳内部产生到离开太阳表面能量就已经消耗掉大半了。”李玉峰说。
那会不会在太阳峰年中微子当量会突然增大对地球产生危害呢?李玉峰表示,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太阳峰年会造成中微子的突然增多。因为太阳活动周期主要跟太阳磁场变化有关,而中微子则是从太阳核心区域的核聚变反应中产生,两者之间并没有直接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