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报》分析员 付兴
近日,辉煌科技遭遇多名高管减持。这只曾经因高铁概念而牛气冲天的股票,自去年温州动车事故后便成为明日黄花。
根据《投资者报》数据研究部统计,今年9月~12月,辉煌科技7名高管先后减持公司股票914万股,套现1亿多元,占公司当前流通市值的10%以上。值得一提的是,这7名高管不仅担负公司重要的管理职能,更是公司重要的原始股东。
辉煌科技的主营业务由于与温州动车事故主因“信号通信”在同一业务范畴,在“7·23”高铁事故之后,公司股价连续创下3个跌停板。 尤其是今年下半年以来,公司股价一路震荡下跌。截至12月13日,其股价报收于10.71元,只相当于2010年高点时的1/4。
多名高管在暴跌中继续减持的诱因,除了持股成本极低外,还与公司业绩迅速下滑相关。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同比下滑97.5%,仅有77.7万元。如剔除非经常性损益,公司净利润早已是负值。由于国内宏观调控对铁路建设项目的影响尚未可知,公司2013年的业绩增长也不容乐观。
7名高管套现1亿元
辉煌科技高管的减持自今年9月拉开序幕。深交所数据显示,今年9月,持有辉煌科技第一批流通股的监事李翀多次抛售公司股票,其在9月6日~25日期间累计减持20万股,套现348.5万元。
今年10月8日后,即辉煌科技第二批流通股解禁后,公司管理层再度掀起减持浪潮。数据显示,今年11月9日~12月5日,公司董事、审计负责人、监事、副总经理等6名高管频繁减持手中股票,累计减持约900万股。加上9月份李翀的减持金额,7人今年以来累计套现额达到1亿元。
其中董事谢春生减持数量最多,共计430万股,占其个人持有辉煌科技股份的24.8%,几乎触及公司管理制度规定的减持上限(每年高管减持数量不得超过其持股比例的25%)。
除其减持数量较大受到市场关注外,谢春生的身份也引来投资者的警惕。原来他是辉煌科技所倚重的子公司的主要负责人。2011年辉煌科技净利润为9557万元,其中来自全资子公司河南辉煌软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辉煌软件”)的净利润就有4398万元。这意味着,谢春生掌控的辉煌软件为辉煌科技贡献了近一半的利润。
股价跌75%仍获益30多倍
辉煌科技7名高管集体减持,获利几何?
事实上,今年以来,辉煌科技股价一路下跌。截至今年12月13日,辉煌科技报收于10.71元,其股价几乎又回到了2009年上市时的原点。 目前,其股价较2010年时的42.93元(前复权价,下同)的历史最高价已经下跌逾75%。在如此猛烈的下跌背后,公司高管为什么还要频繁减持?持股成本超低是其低位减持的一大主因。
根据招股书显示,上述减持的7名高管除肩负公司管理职能外,还是辉煌科技的重要股东、发起人。据公司招股说明书统计,2003年公司向发起人以1.2958元每股配售公司股份,2004年通过转增股本,其总股本扩张至4600万股,每股价格也降至1.0388元,此后便无股权或增资变动。这意味着,这些高管的持股成本低至1元。
据辉煌科技2012年半年报显示,在前十大股东中,公司董事长李海鹰与减持公司股票的7名高管占有前八大席位,8人合计持股数量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70.8%。而上述7名减持的高管共持有814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2.74%,辉煌科技实际控制人李海鹰只持有18.21%股权。
目前,7人共计减持914万股,减持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5.1%。由于持股成本极低,辉煌科技股价的大幅下挫也未能浇灭这些高管的减持热情。这些高管自2003年获得股权开始,至今已有9年时间。按照12月13日31.62元的后复权价计算,通过9年时间,这些大股东们依然获得超过30倍的收益。
经营已陷困境
造成辉煌科技2012年股价的惨烈下跌以及多名高管在暴跌中大幅减持的另一原因,则源自公司业绩的迅速下滑。
辉煌科技2012年中报显示,其上半年净利润首次出现亏损,为-469万元。进入三季度后公司业绩有所好转,但只实现77.7万元的净利润,同比下滑97.5%。今年三季度单季实现净利润547万元,不及去年的1/3。按公司半年报利润贡献比来看,若剔除2011年新购入的子公司国铁路阳所贡献的利润,辉煌科技几乎已失去内生性盈利能力。
与此同时,公司此前在招股说明书中所提示的投资风险也开始逐一暴露。
先是税收优惠政策被取消导致子公司利润减少。辉煌科技子公司辉煌软件为上市公司贡献大部分利润,该公司在2009年~2011年期间适用于12.5%的所得税优惠政策。但自2012年起,其所适用的所得税率已提高至15%。
其次,公司坏账风险大幅提高。2012年中报显示,公司应收账款同比增长90%,计提坏账的准备从2011年中的1336万元猛增至今年的2583万元。
对于辉煌科技如今的业绩困境,公司证券事务代表韩瑞在接受《投资者报》采访时表示,受国家宏观调控对铁路建设的影响,公司业绩的确受到了很大冲击。谈及公司今年的客户订单情况与明年的业绩预期,韩瑞表示,目前公司确认的订单还没有达到公告的标准,而对明年业绩的预期还需管理层在2012年年报中披露。
对于明年国内铁路建设的资金投入与项目进度情况,光大证券分析师李先生表示,尽管市场一直在预期铁路建设向好,但具体的执行情况至今仍难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