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你上好闹铃半夜起来“偷菜”,上班时间偷偷地挪着“车位”是什么时候吗?那并不遥远,就在2009年。
那一年,以开心网为首的SNS网站们以其强大的病毒式营销模式,深入到包括你在内的近亿用户心中;那一年,它们依靠自己数款嵌入式的互动游戏,带动了一场新的互联网应用爆发。
事实上,这个以小游戏为基础的行业,在中国从诞生到爆发,仅用了不到两年。其瞬间飚升的用户数量与风投们慷慨的砸钱规模,使得无论是开心网、人人网、51.com等大型SNS网站,还是腾讯、百度、淘宝这样的综合性门户网站,无不削尖了脑袋往里钻,表面的一团和气下掩盖着此起彼伏的刀光剑影。
只是,好景不长,2010年,中国SNS行业出人意料地从天堂跌回了人间,行业的隐形争斗、盈利模式的扑朔迷离以及来自外力的冲击使得这个刚刚兴起的行业变得举步维艰。
2010年10月11日,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再次将开心网们推向舆论的风尖浪口。该司对外宣称文化部已介入“偷菜”游戏的研究,可能对其取消,或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改良。
一如开心网创始人程炳浩此前所言,现在的状况如果不改变,那么死掉的将是开心网,乃至整个SNS行业。
异军突起
程炳浩,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出生的工程师,从新浪一个小员工做到搜索部门负责人,他有着多年IT行业的从业经验。
但对于SNS,程炳浩只能算是半路出家,对他而言,这是另一个挑战。
如何能在全球已有一定基础的互联网工具应用中获得绝对优势?这是程炳浩需要考虑的事。
众所周知,SNS网站要想成功,必须要有杀手级的应用来黏住用户,毕竟用户才是SNS网站最重要的元素所在。在所有黏性最大的互联网应用中,大多以交友为主。对此,程炳浩却不以为然,在他看来:跳出交友SNS的陷阱,用网页游戏来吸引住用户,才是开心网异军突起的契机。
2007年,以“开心网就是让人开心”为宗旨的程炳浩开始借鉴Facebook的成功经验,以“抢车位”和“开心农场”两款聚合型社交游戏作为拳头产品,并将用户定位在大学生和白领范围。此一作法,既恰当地挑选了成熟性产品,又实现了与其他SNS网站的差异化。
当然,程炳浩不会全盘挪用,他有自己的想法。他将这几款游戏复杂化,并加入了团队的研发力量,使之成为了开心网的自主研发成果。
凭借着口碑相传和病毒式的营销方式,开心网自成立后到2009年11月的18个月里,用户群从300人迅速增长了超过20万倍,高峰时期每天是以20万注册用户的速度增长。
事实证明,程炳浩此举确实为开心网找到了开启芝麻之门的金钥匙。仅仅起盘几个月,便有数家风投对其青睐有加,热钱蜂拥而入开心网。
于是,便出现了本文开篇时的那一幕:数千万中国白领上好闹铃半夜起来“偷菜”,上班时间偷偷地挪着“车位”!
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开心网跻身中国SNS网站的第一阵营,与校内网、51.com等分庭抗礼,而后二者均已运营三载,且市场估值已在数亿美元规模。
全民SNS
开心网的异军突起带动了一场新的互联网应用爆发。无论是校内网、51.com等大型SNS网站,还是腾讯、百度、淘宝这样的综合性门户网站,纷纷群起效仿,互联网世界变成了全民SNS。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校内网的集团公司千橡互动。
事实上,陈一舟的SNS征战在业界是充满争议的。
2008年初,校内网获得了软银3.84亿美元风投时老板陈一舟曾豪情万丈地表示:“中国SNS格局已定!”当时校内网已在国内SNS领域里独占鳌头——超过1500万真实的注册用户让所有的同类网站都难以望其项背。
开心网的正式上线,却让校内网受到了严峻挑战。2008年8月,开心网的日均网页浏览量达到3000多万,Alexa全球排名400位左右,而这时的校内网也只是在200位上下。
陈一舟开始坐不住了。2008年10月,千橡互动发起了进攻——其前期收购的域名为kaixin.com的网站以“开心网”的名义正式上线。这个被业界称作山寨版开心网(以下简称千橡开心网)的网站不只在模式上照搬了程炳浩的开心网,并且还动用了千橡互动的各种营销手段进行强势推广。
该事件在业界不少人看来是一次不正当竞争,毕竟千橡开心网在域名和名称上存在故意混淆视听的嫌疑。
程炳浩当然不会对此一直保持沉默,2009年5月,他一纸诉状将千橡开心网推上了被告席,要求其停止侵权并就相关问题进行道歉。(这场震动业界的官司因种种原因一拖再拖,至今没有定论。)
不过,众网站分羹SNS市场的步伐并没有因此停歇,网站巨头腾讯在其QQ空间里推出了QQ农场和奴隶买卖等游戏,以其拥有的超大用户数量,挖走了SNS一大块蛋糕。而越来越多的同类网站也开始发现开心网的致命弱点:游戏的用户黏性不够强。瞬时间,全国网民几乎人人都加入了“偷菜”的行列,而这些“菜农”们则分散在全国各大SNS网站。由于复制过于简单,甚至一些拥有论坛或社区的网站也将这些小游戏的应用加入其中。
开心网的优势不再独有,SNS的小游戏在中国大地上全面开花。在各大网站的你追我赶中,用户被瓜分得七零八落。
本文来源:商界杂志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