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吧业来说,这似乎是利好。不过,我们如果深入研究可以发现,这次新增网吧虽然数量大增,但实际网吧申请准入条件也仅仅是“有所”降低。按照10月12日发布的《深圳市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设立变更行政许可实施办法》,网吧经营场所必须是非住宅,这就把城中村拒之门外;独立门店实际经营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也不知道有几个网吧经营者有这样的魄力和实力。10月10日,福田新洲南村44岁的何女士在自家经营的黑网吧中上吊身亡,据称其自杀与网吧经营、生活压力有关。如果何女士能多熬两天,面对这样的准入条件相信依然还是仰天长叹。这样的准入条件,又如何去挤压“黑网吧”的生存空间呢?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深圳也有过一场类似的轰轰烈烈的整治“运动”,即规范整治发廊经营。当时的发廊被列入娱乐场所和涉黄场所,经历了多年的严厉管制。当时政府部门对发廊的经营设施、人员等均有着严格的“规范”,同时一律停发新的发廊营业执照。应该说,严管之下最苦的并不是发廊经营者,因为既有的经营者手握的营业执照那是千金难求。最苦的是日新月异的深圳新城区市民,就算你住再豪华的小区、出入再高档的写字楼,那也得乖乖地爬山涉水去老城区理发。而且最好还是靠近门口剪,否则一不小心被当作卖淫嫖娼人员要罚款劳教就头大了。
进入21世纪以后,对发廊的限制与深圳市民不断增长的生活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终于有一天领导痛下决心,对发廊彻底放开经营。过了一段时间才发现,一切都风平浪静,啥事也没有,领导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直到现在,相信也没什么市民会再把发廊当作娱乐场所了。要想娱乐的话,啥场所不能娱乐,又何苦往枪口上撞呢?
目前网吧的境遇其实与十多年前的发廊十分相似。偏执的权力首先设定网吧就是社会隐患,不是一个正经的行当,必须严厉掌控。但实际上,该严厉掌控的应是其经营行为,而不是市场准入。因为在市场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准入越严苛,白网吧就越少,黑网吧就越多。而整治黑网吧的历史经验教训证明,政府对黑网吧的整治是缺乏根本性手段的,因为市场需求客观存在,自然会吸引很多经营者。而对经营者来说,白不成就只有黑了。正因为政府无法将所有黑网吧纳入正常监管,又导致了消防隐患、未成年人上网等一系列的问题产生,这就形成了网吧监管的恶性循环。
网吧到底要怎么管才有效?就是要严格经营行为监管,而不要跟准入条件死磕。准入条件本来就是个权力偏执的产物,并无科学论证。因为我们无法证明300平方米的网吧肯定就会合法经营,而290平方米的网吧就肯定违法经营。至于经营行为的监管,根据公开报道,公安部门已经有了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