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来说,这种算法还有改进的余地,特别是当距离较远时,背景在处理之后会出现奇怪的线条和噪点。而这种器件体积还有些偏大:测试机是一部佳能1Ds Mark III,附加设备看起来像是和相机底面积差不多的底座。以目前它的表现,还不能取代昂贵的防抖镜头,更不能取代稳定性绝佳的三角架—也许永远都不能。但是,这种技术也许并不是单纯为了相机而开发;智能手机可能是更合适的载体。
陀螺仪和加速度传感器的微型化已经相当成熟,并且已经被安装在诸多智能手机当中。虽然手机镜头使用的CMOS器件成像质量较差,但是它正在接近CCD的水准,同时还能保持低廉的成本。通过一些新技术,例如在之前的《第一财经周刊》上曾经介绍过的“量子点”或者“黑硅”技术的进展,手机成像质量接近单反相机也并非完全没有可能。而手机,在便携性和易用性上,无疑要比单反相机强出太多。现在配合这种新型的防抖技术,人们将会有机会随时拍出质量更好的照片并且利用手机随时在线的优势与人分享,从而开拓更大的视野。
正如摄影师Chase Jarvis那部用iPhone拍摄完成的摄影集名字一样:《最好的相机是你形影不离的那一台》。而手机,毫无疑问比相机更容易成为我们形影不离的伙伴。
虽然微软没有公布这种技术将会什么时候商品化,但是也许已经可以看出一些它的潜在用途。当Windows Phone手机操作系统宣布手机拍照支持防抖时,人们将不会感到过于惊讶。
9 7 3 1 2 4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