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文章全文:
CEO的三个信封
企业界流传着这样一个睿智的笑话:一位即将离职的CEO碰到了他的继任者,并给了这位继任者三个信封,让他在碰到困难时依次打开这三个信封。第一次危机来临时,这名CEO打开了第一个信封,里面写着:把责任归咎于你的前任。这很容易实现。第二次风暴来袭时,他打开了第二个信封,里面写着:重组。这的确是个好主意。最后,当灾难第三度降临时,他打开了第三个信封,里面写的是:拿三个信封……
上周二,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对微软娱乐和设备部门进行了重组,除了让罗比·巴赫(Robbie Bach)和J·阿拉德(J Allard)两名高管离职外,还采取了其他一些措施。对于这一事件,微软一如既往地采用了最为流畅的奥威尔式的语言进行了描述。比如,描绘了他们为微软做出的巨大贡献和彼此之间的友谊,并表示他们希望将更多的时间用于自己的家庭,这一切都颇为和谐。但实际上,微软却是打着体面的幌子做着下流的事情。
以鲍尔默的管理风格,他绝不会站出来承担责任。他不可能说“我把事情弄糟了”,然后再讨论如何挽回现状。相反,他找了两个替罪羊,并且假装不责怪他们。在这种荒诞的情况下,阿拉德写下了如下备忘录:“我们的能力、影响力和雄心无人能及。在科技行业,我们重塑自我的历史以及自信是无可匹敌的。如果你想要用科技改变世界,这里仍然是最佳选择。”
巴赫在这场是非颠倒的企业闹剧中忠实地扮演了自己的角色。他在接受科技博客TechFlash的采访时表示,他与阿拉德的同时离职只是巧合。在谈到平板电脑时,他说:“平板电脑是一个向前发展的领域。显然,对于我们的Windows业务的发展以及我们对这一领域的思考方式而言,这是一个焦点。我们即将开发大量的上网本和平板电脑等产品。我们将关注这一领域的发展,但我不认为该领域会出现什么惊天动地的产品。这只是另外一类设备而已,我们将找到恰当的方式,以确保能够为用户提供优秀的产品。”
具体到已经被微软取消的Courier平板电脑项目时,他说:“首先,Courier不是一款设备。在我看来,这个项目及其孕育和探索的过程非常重要。人们在视频中看到的这款‘设备’不会推出,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从中获取经验和创新。我确信很多创新将通过微软的产品展现出来,我对此信心满满。”
寻找替罪羊
微软以为我们无法读出这里面的弦外之音,这帮家伙的确是在拿我们当傻瓜。他们有权这样认为,但他们的确应当改变一下这种瞧不起人的姿态。
并非所有人都会轻信微软的胡言乱语。在许多人看来,科技博客作者贺拉斯·德迪欧(Horace Dediu)的解释更为令人信服:巴赫是因为失去了惠普的订单而被解雇的。作为全球第一大PC制造商,惠普对微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几周前,惠普收购了Palm,并借此获得了该公司的WebOS智能手机平台。此举对微软而言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不仅宣告了微软Windows Mobile的失败,也表明,惠普对微软新款Windows Phone 7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预期较为悲观。这一交易宣布后不久,惠普CEO马克·赫德(Mark Hurd)表示,将把WebOS引入到打印机中。除此之外,原计划采用Windows 7的惠普Slate平板电脑也将改用Palm WebOS操作系统。
鲍尔默一直以来都是微软最强势的销售员,因此真正丢失惠普订单的人其实是鲍尔默,而非巴赫。
股价表现远不及苹果
丢失惠普订单令微软雪上加霜,微软股东的不满情绪从2000年1月至2010年5月间的微软和苹果股价变动的对比中便可见一斑。微软股价在此期间由56美元下跌至25.80美元,而同期的苹果股价则从25美元上涨至256.88美元。
2000年1月至2010年5月间的微软股价变动图
2000年1月至2010年5月间的苹果股价变动图
当鲍尔默一大早打开前文谚语中所谓的“第二个信封”时,苹果的市值已经超越微软。按照华尔街的估值计算,苹果如今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科技企业,市值达到2300亿美元,较微软高出几个百分点。即使从所有行业来看,苹果依旧位居第二,仅次于埃克森美孚的2850亿美元。
在被问及苹果市值超越微软一事时,鲍尔默说:“这是一个长期游戏。我们的对手都很棒,但我们自己也很棒。我们将创造更多的利润,而且在这个星球上没有哪家科技公司能够达到我们这样的盈利水平。”
谈到利润,鲍尔默一直都引以为傲。但过去10年间,华尔街已经不再为微软的超额利润而喝彩。个中缘由非常简单:专业投资者不相信鲍尔默,他们不认为微软今后能够获取更大的利润。相反,他们却都开始追捧苹果股票,原因在于这些投资者认为苹果的收入和利润都将继续增长。苹果已经成功进军到全新的高速增长领域,而鲍尔默却在这一市场屡遭挫折。
2000年1月,鲍尔默正式就任微软CEO。的确,我们可以将2000年忽略不计。互联网泡沫的破裂导致多数科技股在那一年遭遇重挫。但从2000年末开始,微软股价便一直处于停滞状态,徘徊在25至30美元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