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网吧 >> 网吧天地 >> 网吧行业 >> 网络追踪 >> 正文

漫谈微软的标准之战

2010-5-4不详佚名

  曾几何时,Live战略还有着对于微软而言,还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Windows Live,这个作为Windows功能的延伸而被创造出的东西,却几乎成为了阻截Google的利器。微软也试图努力的推广Live搜索,可却在刚刚有些成绩的时候,Live搜索突然摇身一变成为了Bing。

bing

  Live的前身,实际上是XP时代开始兴起的MSN。MSN最初是一种真正的系统延伸,包括了即时聊天、邮件收发、以及各种增值服务。

  这其中,聊天工具被称作”MSN Messenger”,在全球被广泛使用,于2005年12月经改名为”Windows Live Messenger”。

  邮件服务主要指的是微软收购而来的Hotmail,于2005年11月改名为”Windows Live Hotmail”。

  MSN的增值服务的主要代表是MSN Explorer。MSN Explorer自2008年发布8.5之后,就已经实质性停止更新。

  Live的核心搜索组件,Live Search,于2006年3月发布。和MSN的首页充满各种新闻内容不同,Live Search更接近于Google的简洁风格,仅有一个搜索框。

  后在2009年6月正式启用Bing,并在同时用Bing取代了已经上线3年之久的Live搜索。

  总的来说,MSN的各项服务已经全面过渡到了Live时代,可是Live的搜索却偏偏成为了Bing。对于一个以Google搜索为主要竞争对手的服务来说,将自己的核心服务更名,无论怎么看都是一件比较诡异的事情。

  巧合的是,最近微软又重新提起了另外一项Live服务:Hotmail。

windows_live_hotmail

  从这张疑似的最新Logo可以看到,不仅更新了新的标志,而且也刻意的放大了Hotmail的字样,Windwos Live似乎仅仅只是一种陪衬。

  这几乎与Bing的策略不谋而合。他们都在突出自身品牌,而削弱Live的影响力。

  Live的前身MSN,其实早在1995年就已经成立。但早期的微软对于网络的重要性显然过于低估了,因为MSN的服务更多的是作为一种Windows产品线的延伸而存在的。这种情况直到Google出现才被打破。

  尽管Windows Live仍然可以看作一种Widnwos在网络化方面的延伸,但相比于MSN的那些包括百科全书、个人理财在内等等的增值服务,Live更加专注于在网络 化方面的应用,并且将几乎所有主要的服务都免费开放。于是,之前零散的服务,现在统一的聚集在了Live的大旗之下。

  这本应是一个绝妙的主意,因为Google几乎就是这样做的,并且取得了成功。只是有一个小问题,那就是,Live的服务似乎有些太多了。这张是来自于维基百科的清单——

livelist

  面对着如此一大串密密麻麻的列表,普通用户是绝对是眼晕的,而其中某些定位模糊的产品更是让人完全搞不清楚他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这种糟糕而且模糊的定位,不仅难以让用户找到自己需要的服务,混乱繁杂的产品线不仅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更会导致自家产品和自家产品竞争的惨剧。

  但是总的来说,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这些复杂的产品线,是可以进行分类的。其中,大致可以分为在线版和离线版两类,当然,按照其用途继续也可以继续细分为搜索型、联系型、应用型和辅助型等。

  搜索型便是直接针对Google的竞争,也就是之前我们一直在提起的Bing。

  联系型主要是Windows Live Messenger和Windows Live Hotmail。这刚好就是一个在线版和一个离线版的服务。

  应用型比较多,包括Live Writer、Live Gallery、Live Maps等等,在线和离线均有。

  辅助型主要是指另外一个服务的在线版/离线客户端,用来辅助其他的服务更好的完成其功能。比如离线的Live Mail客户端。

  有了这样大概的分类,就不难看出,微软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将它们都分为到各自独立的产品线当中,而不是像最初时的那样,全部归为Windows Live。

  其中,搜索型的被命名为Bing

  在线版的联系型邮箱以Hotmail作为主打。@live的邮箱也有推出,并将在长时间内和@hotmail共存;而@msn则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离线版的Windows Live Messenger仍然保持Live的标签,但已经和其他离线的应用型服务一起,整合为了新的Live套件Windows Live Essentials

  辅助型仍然在默默的完成他们自己的使命,但已不知不觉的融入其他的组件中。比如在线的Windows Live Messenger已经可以在Hotmail中登录了。

  Live不会消失。

  用充满多样性的产品线去继续细分自身产品,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是一种有效的营销手段。品种的细分可以让用户更容易找到自己的需求,而更多的种类也让厂商在宣传的时候可以有的放矢。

  各种被细分的品种都是一个分立的、独特的主体,都有其存在的理由,都有其领先品牌,而这些领先品牌都很少与细分之前该大类的领先者相同。

  尤其是对于当面对已经领先的Google的时候,细分自身产品线就显得更加有意义。

  经过了前面四节,我想到了现在,对于微软当前正在进行的主要战略,我们都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我曾经看过这样的一个笑话。有两个人在某网络博览会上网,但是等了很久却一直没有能打开网页。其中一个人便指着IE的图标对另外一个人说道,当地球停止转动,就连接上了。

  这真是极好的形容了IE家族,尤其是IE6,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

  是的,这已经是本连载的最后一篇内容了。所以在正文开始之前,我想先简单的回顾一下之前所提到过的观点。

  PDF已经是商用文档的几乎唯一格式,但他自身有着不少的缺点,微软瞄准了这个机会推出了XPS。虽然有着各种集成的优势,可XPS推出之后却仍然面临着推广不力的尴尬局面。

  Office从一开始就是办公软件领域的霸主,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其他软件能够对其造成真正威胁。微软选择开放Office的文档格式,甚至在Office2007中引入OpenXML的支持。

  Silverlight的形势无疑是最为严峻的。过去统治市场的是Flash,而即将占领市场的则是HTML5。尽管被认为没有直接的竞争关系,但微软依然针对当前的这段日期推出了Silverlight,并借助.NET的优势迅速占领了部分市场。

  Live战略实的前身MSN实际上并不成功,但是在Google咄咄逼人的气势下,微软也只能努力求变了。目前已经部分分离了网络与离线的功能,并且也将会针对不同的领域推出不同的服务。

  之前提到的这4节的观点,虽然各自都很分散,但他们之中,却可以很容易的总结出一些东西来

  除了Office,其他几个都是在市场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并且有了一个统治者的情况下,微软才介入的;

  每一条的观点中提到的功能,都能至少和另外一种标准保持一定的依存关系;

  微软正在做的事情,均是开放自身产品的格式标准,并借此将其推广;

  所有产品的终极目标,都是令其自身成为当前领域的唯一标准;

  无论是XPS还是Silverlight,他们的背后都有一个强力而方便的编辑工具,而且这个编辑工具同样在进行着自身标准化的努力;

  为了达到自身的标准化,微软甚至可以开放部分标准,但但这么做也只是为了能有更多人使用;

  而这些,就是微软的标准之战。

9 7 3 1 2 3 4 4 8 :

本文来源:不详 作者:佚名

声明
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评论及图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Email:support@txwb.com,系统开号,技术支持,服务联系微信:_WX_1_本站所有有注明来源为天下网吧或天下网吧论坛的原创作品,各位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链接!
天下网吧·网吧天下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