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商店经营者的志向大不同
尽管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但经营者们并没有被硝烟混淆了视线,一味丧失理智的冲锋。如今的局面也许早在各家的意料之中,这也说明,经营者对应用商店的趋之若鹜必定有其自身的理由。
第一类经营者经营应用商店是顺势而为,将其作为移动互联网战略的前沿阵地,通过应用商店提供丰富应用和差异化服务,因此盈利不是这类经营者的唯一目的,应用商店能够让他们站得更高,走得更远。概括来说,Nokia、Vodafone和中国移动等企业是这类的代表。Nokia早早推出互联网品牌OVI,OVI Store只不过是这个品牌在无线领域的第一站;Vodafone在2009年公布了新的移动互联网品牌Vodafone 360,Vodafone Store是包含在其中的子品牌服务;中国移动对MM的重视毋庸赘述,对基地来说,MM是收入来源,但对整个中国移动来说,MM是移动互联网布局中的一子。
第二类经营者经营应用商店是刻意为之,带有明显的企业战略意图,他们不计较应用商店是否盈利,希望通过应用商店拓展自身影响力和相关产品市场。这类公司均是IT翘楚——Intel、Microsoft、Google——他们各自在硬件、软件、互联网领域称霸一方,通过提供应用,抓住最终用户,反过来影响终端企业,以期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市场。
第三类经营者带有明显的从众心理,在宣传品牌形象的同时试探市场情况,具体表现为只针对某系列高端机型在特定区域内开放应用商店服务,这样既不需要前期大规模的平台和人员投入,也可以根据市场行情随时调整战略扩张或止损。这样的战略多被终端企业采用,如三星Omnia系列在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开放应用商店,LG Application Store仅服务于数款WM的手机。
第四类经营者经营应用商店是完全的跟随应战,以模仿应对相同市场中的竞争,起码在气势上先不输于对手,再精耕细作,徐徐图之。从国内来看,中国电信的软件基地刚刚上马,中国联通的Unistore开业在即。两家企业应大量借鉴苹果、Google、中国移动等先行者的经验,从建店伊始就规范应用商店伙伴引入、产品引入等合作规则,明确应用排序、权力制约等运营要素,给开发者适宜的环境,把握应用商店的控制点,力争建立行业标杆水准的应用商店。
应用商店最终将归于常态
其实,不管采用哪种思路的经营者,都无法再现AppStore的辉煌,甚至苹果自身都已经不具备那些天时、地利、人和。大幅盈利已经不是现有应用商店经营者的最终目的,能够藉由应用商店获得一场战役的胜利或是进一步抢占新的战场是更现实的战略。
2010年的立春刚刚过去,更多的应用商店酝酿着破土而出。应用商店会逐渐变为一个常态业务,出现在越来越多电信用户的生活中,就像曾经的短信、彩信一样,喝彩逐渐淡去,喧嚣归于平静,不同的经营者沿着自身的战略规划继续前行。经历了百花齐放的春天,熬过烈日炎炎的夏季,这些“以应用商店之名”存在着的Store们,会否像AppStore一样,在丰收的季节结出丰实的“苹果”,让我们拭目以待。
9 7 3 1 2 4 8 :
本文来源:通信产业网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