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5月29日报道了《一高中生把家“卖光”上网》后,该篇报道中的高中生的母亲梁女士再次致电本报,焦急地求助:儿子又将家里的电视机和煤气罐卖了去上网,日子真不知该怎么过了。
近日,本报连续接到多起因为沉迷网络引发的“问题少年”案例,记者电话采访了正在清华大学就读的海南学子王咸斌。他曾经沉迷网络
游戏和聊天,但最终克服这一毛病,转为利用网络的优势认真学习,最后以优异成绩考上清华。希望他的经验能给这些沉迷网络的孩子以借鉴。
“网瘾男孩”为上网50元卖了彩电 梁女士的儿子小飞(化名)沉迷网络已经4年,用了很多方法也没有戒除小飞的网瘾,如今儿子发展为变卖家中物品去上网。6月2日下班回家,梁女士发现电视机和煤气罐都不见了时,急匆匆地给记者打来电话说:“儿子把家里的煤气罐、电视机给买了,这孩子我现在管不了了。”梁女士分析,小飞有了钱之后,又要到
网吧里潇洒一段时间,不知何时能回来了。
当天晚上,小飞的父亲在各个网吧寻找儿子,最后终于在龙华路的一家
网吧找到正在上网的小飞,当场狠狠地教训儿子一顿。在父亲的追问之下,小飞向父亲承认,趁着他们去上班的时间,他叫来收破烂的,把电视机和煤气罐卖掉,电视机是以50元的价格卖掉的。随后,他带父亲到收购店,向店主说明情况,父亲拿50元将电视机赎回。据店主说,当时小飞告诉他们“我们要搬家,不要了,就50元卖给你们”。梁女士说,没有找到煤气罐,她只有去母亲家吃饭了。
他的舅舅和他谈心时,小飞表示,希望再给他一次机会。目前,他们准备给小飞一次机会,如果还不能改正,将考虑送到海口市未成年人法制教育中心。但这个中心毕竟不是学校,希望能成立相关的学校,孩子在改正的同时还有学习的机会,也能拿到毕业证书。
清华学子支招“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今天,南国都市报记者电话采访了正在清华大学就读的王咸斌同学,他曾是海师附中的学生,2007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清华大学。即便在高考前夕,王咸斌有空就上网,有上网经历多年。但他曾经沉迷网络却很快从中摆脱,他得出的经验就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王咸斌说,他刚上网的时候,也是为了聊天。那时候他还不成熟,而上网聊天是个新鲜事物,上网去加别人为好友来聊天,感觉很有意思。他以为在网上可以交到好朋友,后来渐渐发现概率实在太低了,而且多数情况都很不现实,后来不再幻想通过网聊来交友。
要想良好地使用网络进行沟通交流,而不会影响自己的基本生活,王咸斌的观点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王咸斌坦言,这么说可能有点偏激,但很多受害者往往都是被陌生人骗,特别不赞成那种没有明确目的,去和“陌生人”聊天的行为。这样的行为风险比较大,虽然有时候能满足一下聊天者的心理需求,但长久下来一般没有什么好结果,更影响了自己的正常生活。相反,如果自己是有目的的,是为了了解某些事情,获取一些资料等等,那么和“陌生人”聊天未尝不可,这样更倾向于交流,而非漫无目的地聊天。所以自己自然会收获较多,也不会轻易被骗。
曾经,他也对网络游戏很痴迷。当时自己也是一无所知,对网络游戏这样新鲜的东西觉得好玩,所以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接触。结果一发不可收拾,上课都没心思听,下课就和同学讨论,那时候都没什么心思学习,满脑都是那些游戏,学习成绩下降得厉害。沉浸在网络游戏的日子让人生活很荒废,但往往自己又感觉不出来。
游戏里的升级给人带来了巨大快感,以致现实中生活学习一团乱麻也不在意……
后来,他换了一个环境,接触网络的机会少了,自己也感觉到学习落下了很多,于是狠下决心不玩那
游戏了,才使得正常的生活渐渐恢复。
网络只是一种工具“要学会利用网络” 为什么有人会沉溺于上网而无法自拔呢?王咸斌认为,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是他们对网络的本质不了解,没有了解这是怎样的一个虚拟的世界,从而难免会轻信一些网络骗子,或者是过份地把真实感情投入到网络中,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沉溺于网络
游戏和聊天。
在对网络世界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才会懂得如何利用网络资源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王咸斌说,上网不仅是玩
游戏,聊天……更多的是可以去看新闻,搜索地图,翻译英文,下载电影,看书,与亲人好友联系……
王咸斌告诫广大网友,必须知道网络是虚拟的,良莠不齐,不要随意将自己真实情感投入其中,聊天交友需谨慎;其次,网络是不完善的,网上的东西有真有假,有对有错,有好有坏,自己应该经过思考来挑选其中有用的资源,而非不分青红皂白地接受,所以上网要有目的;最后,网络只是一种工具,对每个网友来说,是你在利用网络,而非网络在利用你,所以上网应做到张弛有度。只要懂得如何科学地利用网络,那么上网便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