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线电话:现在你走进一间大学寝室,想要借用固定电话,恐怕都会招来同学们的白眼。随着手机已经接近人手一支,虽然大家家中可能都还保留有固定电话,但到下次搬家的时候,你还会移机么?
2. 软盘:想想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没有网络,没有U盘,如果想要转移数据,5.25英寸360KB容量的软盘肯定能派上大用场。十年后,软盘体积缩减到了3.5英寸,容量增长到1.44MB,甚至能装下一分半钟的MP3了。而今,如果你手里还有软盘,拿来当杯垫不错。
3. 手表:腕上戴着一块或真或假的劳力士欧米伽江诗丹顿可能会让你很有面子。但面对现实吧,出门的时候手机、iPod都能告诉你现在几点了。而在家中,从冰箱到咖啡机到电视到DVD机都附带时钟,你还能见到几个人戴手表呢?
4. VHS录像机:2006年,美国零售商决定将VHS录像机和录像带撤下货架,代之以DVD甚至蓝光。而在中国,由于VCD提前扮演了这一角色,VHS甚至还未普及就已经消失了。
可以把它改造成USB hub 5. BP机:这种迅速蹿红,响遍全球的烦人东西随着手机在2000年左右的普及,已经迅速的消失了。
6. 胶片相机:Polaroid公司2008年2月宣布,停止销售著名的“拍立得”相机,不少美国人蜂拥购买最后一批存货,想要保留这种独特的拍照体验。尽管包括柯达、富士在内的几家公司仍在制造胶片相机,但无一例外,各家影像厂商都已经业务重心放到了数码相机上。
7. 打字机:虽然对国人来说相当陌生,但对于使用字母语言的西方世界来说,打字机曾经在电脑之前统治大众传媒近百年。尽管它早已尘封多年,但如今从电脑到手机,QWERTY键盘身上还是能看到打字机的影子。
8. Walkman、Discman和MiniDisc:Walkman代表了索尼的辉煌时代。1979年,首款磁带随身听Walkman问世;1984年,索尼自我超越,CD随身听Discman上市;又过了8年,CD的迷你版MD又走向市场。不过,当MP3时代到来,iPod将这些统统打入冷宫。
9. 拨号上网:在手机、MP3都能上网的时代,你还见过有人拨号么?
10. DVD:虽然在很多地方仍是家用影视产品的主流,但在2009年第一季度,美国DVD机销量已经大幅下滑,有些零售商报告降幅达到40%。索尼等一众厂商在期待DVD被蓝光取代,但事实情况是,网络才是埋葬DVD的刽子手。在国内,遍布网络的高清、标清、一点也不清视频早已让DVD变成了只有山寨厂才关注的产品,而在国外,Netflix、Blckbuster、iTunes等网络商店也能让你足不出户,尽享影视娱乐。
松下1999年展示早期DVD,仍使用保护壳
本文来源:驱动之家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