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浏览器而言,2009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Opera 10、IE 8及Safari 4将在未来数月相继登场,Chrome将逐渐趋于成熟。同时,微软近期透露,名为瞪羚(Gazelle)的全新浏览器正在开发当中。
在微软公布的瞪羚研究报告中,我们可以发现,瞪羚研究组的安全性理论完全区别于其他浏览器,他们所提出的解决
方案更容易让人们产生这样的想法——瞪羚其实更像是一款操作系统。但是,在资源占用和运行速度方面,瞪羚的表现却不如人意。
浏览器进化论
在谈论操作系统之前,让我们先说说互联网网页。上世纪90年代(如1997年),互联网的网页只不过是一堆静态而零碎的信息。
随着Web 2.0的发展,如今无数的Web应用程序已经可以整合各种资源的信息。虽然用户可以享受方便而又丰富的聚合内容,但用户必须承担接收来自不可信网站信息及服务的风险。
奇怪的是,微软把它称作“Web 2.0过渡到Web 3.0有待解决的安全问题”。微软提出的解决
方案是设计一个类似操作系统的多线程架构浏览器。而这恰恰与微软公开讨论过的一个开发项目相符——MashupOS。
微软此举将从根本上改变未来的浏览器,而未来浏览器的性能也将因此而变得更为强大。随着网页应用程序的(如Google Docs)标准的建立,我们不禁要问:既然浏览器可以满足我们所有的需求,为什么还需要操作系统呢?
理念的创新
在瞪羚浏览器的开发中,微软一改传统浏览器的设计思路(浏览器和网页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转而按源网站的内容划分浏览器进程,这与谷歌Chrome的标签栏颇为相似。
例如,在一个网页中,它可能包含来自一个URL的文本,另一个网站的流媒体,以及其他网站的广告。那么这个网页会被划分成三个独立的进程,这将昂使每一部分内容更稳定和更安全。而且最重要的是,某一个应用程序崩溃并不会影响其他程序的运行。
其实,这种安全
方案与操作系统如出一辙。它可以为浏览器提供跨域保护,把各种攻击局限在一定的区域,以防止威胁的扩散。同时,它不会破坏各部分间的通信,各种现有网页应用程序不会因此而改变,并且其向后兼容性也将保持不变。
微软在瞪羚研究报告中表示,瞪羚雏形的执行和性能评估结果显示,瞪羚的设计构思是切实可行的,它将使浏览器向多主元(Multi-principal OS)操作系统方向发展。
何时成为现实?
不过,瞪羚浏览器只是微软的一项理论研究,也许我们永远都不会见到瞪羚。此外,独立线程设计还会造成浏览器运行速度的下降,而这一点是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