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放缓,中国还算相对较好,中国IT市场有可能成为全球IT市场的“发动机”。
iSuppli中国半导体行业分析师顾文军则指出:半导体产业经过50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相对微利期,上海的运营成本相对较高,英特尔拿上海的封装厂下手在情理之中,半导体市场的下滑则推进了这次整合。
与发达的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无论人力、资源、土地还是水电基础生产资料等多方面,价格都充满诱惑力。单就芯片业制造成本中的大头电价而言,2008年上海市工商业用电价为0.615元/度(110千伏以上),四川省为0.5158元/度,四川省价格优势明显。
为鼓励大型制造企业投资,对于省外、境外来四川投资的全资或控股工业企业,四川省2007年还出台了一系列电价优惠政策,每千瓦时电费比照大工业用电还能少支付1/3左右。以芯片工厂庞大的耗电量计算,单电价一项就足以引起生产成本的巨大差异。
而在人力成本方面,内陆地区的成本差距更加惊人。以成都为例,当地劳动力用工的月平均工资在5000元以下,一般生产线技术工人的工资约2000元/月。而一个行业内均认可的数据是,以IT类从业人员的平均薪酬水平为例,上海从生产线工人到办公室员工的平均月薪在5000-12000元,是成都同类工作的1-1.5倍。
中芯国际总裁张汝京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有表示,成都在土地、人力等方面的总商务成本要比上海便宜16%左右。而由于水、电、人才等方面的因素,在芯片后段封装方面,成都更有优势。
“这些还只是公开的数据。实际操作上,各地政府为了吸引企业投资,更加优惠的政策会因为企业投资的不同而变化,这也是地方政府吸引投资的秘密武器。”顾文军表示,从员工社保、福利等方面统计,内陆地区的人力成本相较沿海地区可能降低超过50%。
“像上海这样的城市,芯片产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芯片的生产、封装等工序就应该向内陆城市转移,同时把精力更多地放到芯片设计、开发上来。”对于产业西迁,张汝京认为并非完全是受金融危机影响,“比如美国的芯片产业很早就把生产工厂放到世界其他国家去,但它国内的设计、研发水平仍然是最顶尖的。”
9 7 3 1 2 4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