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网吧 >> 网吧天地 >> 网吧行业 >> 网络追踪 >> 正文

手机爆炸杀人:安全监测流程亟须再造

    
手机爆炸杀人猛于虎 安全监测流程亟须再造

漫画图片        “手机还是手雷,这是个问题。”1月31日,春节的热闹气氛还在延续,广州一家电脑专卖店发生员工手机爆炸事件,该店一名店员将手机放在胸前口袋中,发生爆炸后颈部动脉被炸断,血流不止当场死亡。

  事实上,类似事件已发生多起,2007年6月,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双城镇的营盘铁选厂一电焊工作业时,手机电池亦突然爆炸,导致其死亡。目前,广州手机爆炸案所涉及手机品牌警方尚未公布,但按照此前发生多起爆炸事件来看,元凶依然是手机电池。

  手机爆炸几率非常小,但其破坏力之大已足够引起重视,目前,正规渠道销售的手机全部经过入网检测,安全性有保障,但手机电池却仅仅依靠厂商检测,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非常明显。

  涉案手机品牌至今未公布

  由于此次发生爆炸的地点在联想电脑专卖店中,涉事人员又是联想员工,且警方至今尚未公布发生爆炸的手机系何品牌,故舆论焦点集中在联想品牌的手机上。

  “联想移动和联想电脑是两套不同的班子运作,属于两间公司,我们没有强制要求过联想电脑的员工使用我们的手机。”昨日,联想移动有关人士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事件发生后,公司已展开积极调查,从目前掌握的各种资讯看,肇事手机不是联想品牌。

  不是联想手机,又会是谁?至记者发稿为止,由于警方一直没有公布细节,目前仍未有具体结果。

  “手机品牌并不重要,更关键的是所使用的手机电池。”据中域电讯售后服务部门一位工程师介绍,在历年出现的各种手机爆炸事件中,由于电池故障而导致的达到了99%以上。

  “目前广泛应用的手机电池大多是锂电池,锂是一种活跃金属,危险性几乎不可避免,目前的电池制作工艺也只能说是控制住了其危险性,但还不能保证100%安全。”

  该人士表示,与数十亿流通在市场上,并正常工作的锂电池相比,爆炸涉及的电池比例可谓微乎其微。但目前的现实是,手机爆炸的危害已伤及人命,不得不引起公众警惕。

  电池安全与成本间的矛盾

  手机这个伴随每个人生活工作的必需品,犹如一颗随时都可能引爆的炸弹如影随形,这对电池的生产工艺和流程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目前国内销售的品牌手机,包括各种山寨机,电池有80%以上是代工厂负责生产,再销售给手机厂商的,中间环节的安全检测并没有国家具体的监测流程进行约束,隐患明显。

  记者从多家手机厂商了解到,目前,国内品牌手机的电池大都由德赛、比亚迪、松下、三洋等几家专业电池制造商负责生产。诺基亚技术人士说,这些代工厂本身负责电池的安全检测,厂商也会对电池进行一定的检测,再随手机销售或者单独上市。

  此前,德赛电池曾提出“安全电池”概念,具体做法是针对造成手机起火、爆炸等最直接的两个原因———高温和高压,加装“安全阀”,在电池发生气鼓的时候,通过安全阀将气放掉,以避免短路所造成的高压、高温状况。

  另外,再加装一枚安全芯片,在电池的温度达到一定危险临界点之前,自动切断电源。

  “这确实能将电池的危险性降到最小,但伴随而来的是电池成本增加,且依然不能保证绝对的安全,许多手机厂商并没有使用这类电池。”华捷咨询分析师李元凯说,本来与代工厂合作采购电池就是降低成本的做法,在手机行业竞争加剧进入微利时代之后,厂商不得不在各个环节加强成本控制,其中包括具有安全隐患的电池部分。

  谁来承担责任?

  悲剧已然发生,关键是谁来承担责任?

  在此次广州手机爆炸案所涉及品牌仍然云里雾里的时候,记者翻查了国内过去曾发生的多起手机爆炸事件,发现即使确定了品牌,最终的结果大多是不了了之。

  在2007年6月,甘肃省的9 7 3 1 2 4 8 :

本文来源:南方报业网—南方都市报 作者:佚名

声明
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评论及图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Email:support@txwb.com,系统开号,技术支持,服务联系微信:_WX_1_本站所有有注明来源为天下网吧或天下网吧论坛的原创作品,各位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链接!
天下网吧·网吧天下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 阅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