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互联网把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也使得信息更加透明,它给人们带来的便利有目共睹。但是却很少有人意识到,互联网也对当前的金融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种说法有何依据?其中深层的原因又在哪里?《新闻周刊》日前发表文章对此进行了阐述。
互联网在解放信息的同时,也将我们埋葬在了数据之中,使得大多数人都无法预见信贷风暴的发展过程。它非但没有通过“地球村”来增强投资者的力量,反而使得数据越发模糊,从而帮助华尔街的那帮“聪明的家伙”轻而易举地“绑架”了全球经济。
有时候,一段简短的对话要比长篇累牍的解释更容易传达事情的真相。例如,《金融时报》的一位记者在最近的一次采访中向一位投资银行家表示,正是由于像他这样的银行家加剧了信息获取的难度,因此信贷危机并未引起投资者和监管者的及时注意。这位银行家略显不快,他说,人们所需的信息随处都可以获得,只是大家没有注意罢了,可是为什么要来埋怨银行家呢?
这位银行家的回答非常具有启发意义。金融专家们很早以前就获得了有关信贷市场和次级贷方面的数据。或许这位银行家没有意识到,大多数人是不会每月花1700美元从彭博社那里获取财务数据的。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他的说法的确没错。这些信息同样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而且都是免费的。
解放信息
互联网的使命就是将信息传达给大众,它也在切实履行着这项使命。只要你知道如何使用谷歌,所有的能够用于提前诊断目前信贷危机的信息——包括有关抵押债券的价格暴跌、次级贷市场的泡沫膨胀以及证券评级机构的一些异常举动的最新最好的信息——都可以从互联网上免费获得。但是,如果人们没有对这些信息给与的重视,那它们又有什么用呢?
十几年来,互联网都被誉为最为民主的信息渠道。它可以让原本琢磨不透的金融市场更加透明,增强散户的力量;它也创造了一代平民投资者,帮助他们把原本存在银行的钱拿出来投资股票和石油期货。互联网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使得地球变成了地球村,一切公共事件都可以迅速传开,让贪得无厌和腐败堕落的事情都无处藏身。上世纪九十年代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信息需要解放。”而随着21世纪的到来,这种理念也发展到了顶点。
格林斯潘就是这一观点的最大拥护者之一。他在担任美联储主席期间,使得美国的利率长期保持在了比较低的水平,他的这一做法也得到了当前大多数经济学家的认同。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格林斯潘也是一位技术的拥护者。2000年3月,在互联网泡沫发展到顶峰的时候,他曾在一次演讲中表示,互联网正在进行一场变革。他说,这场变革将会改变金融产业。他认为,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对复杂金融产品的创新、估值和交换,就使得“分摊风险”成为可能。简单来说,格林斯潘认为,随着互联网和电脑的快速发展,抵押贷款就可以被分切成许多小块,重新包装之后再被分发给全美乃至全世界的投资者。但是他理应知道这种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也就是其他经济学家所说的“代理人问题(agency problem)”:由于被“切成小块”的抵押贷款的所有者远在其他地方,甚至身处异国他乡,因此他们无法对贷款进行有效的监督,也就不会对贷款的质量给与足够的关注,所以,他们就不可能对贷款是否有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想要的只是现金流。因此,信贷危机的导火索就此点燃。
欢迎访问最专业的网吧论坛,无盘论坛,网吧经营,网咖管理,网吧专业论坛https://bbs.txwb.com |
关注天下网吧微信,了解网吧网咖经营管理,安装维护:
本文来源:新闻周刊 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