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修从小住在这里。12岁那年,他的父母离婚。他在哈佛大学读了两年之后便退学,到一家厨房打工。后来,他从福特汉姆大学获得了一个法律学位。
也许是因为出生地的缘故,马修特别关心那些被忽略和被轻视的弱势人群。在常驻联合国以前,马修律师便因为常常向银行“发难”,要求它们修改向穷人提供抵押贷款的政策,而在银行圈小有名气。
而现在,他热衷于替一些在联合国没有发言机会的国家提问,比如朝鲜、索马里等第三世界国家。虽然联合国经常讨论的都是这些国家的问题,但记者的队伍里,却几乎没有来自这些国家的同行。于是,马修特别留心有关这些国家的新闻,在新闻发布会上提出来,并把问答贴到自己的博客上。
《纽约时报》把马修比作“闯进精致瓷器店的公牛”。文章说,他发表的报道曾经激怒了不只一位联合国的高级官员。他发表那些“闲谈”、“流言”,或是被官员们称之为“谎话”的东西。还曾被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马克·马洛·布朗称为“性情古怪的人”。
马修显然不喜欢这个评价。“那是因为我曾经报道过,他花了70万美元公款,用于找人写一本歌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他本人的书。”他忿忿地说。
但是,马修似乎赢得了同行的尊敬,去年12月,他被选为联合国记者协会的执行委员。
一位常驻联合国的记者说,尽管没有人把关,但是“不用担心,马修的博客报道严谨负责,简直棒极了”。
马修拒绝在自己的博客上刊登任何广告。“必须做到完全免费,我绝不靠此盈利。”他表示,这样做是为了充分保证自己在博客上畅所欲言的权利。
在马修看来,“自由的媒体是民主政治的先决条件,只有客观而有深度的报道能够帮助那些低收入的人群,那些遭受经济歧视和不被接受的团体。”
因此,马修现在只能靠以前得到的一些资助为生。他申请到一笔7.5万美元的项目资助。“你觉得它不够多?”他不以为然,“我可以靠它过上3年呢。”偶尔,也有媒体向他约稿,这样马修就能得到一些稿费。
有意思的是,大胡子马修居然姓李,因为他的身上有着四分之一的中国血统。他的祖父早年从中国四川移民美国,是个研究飞机的工程师。10多年前,马修曾和爷爷一起回成都老家探亲,“至今还有很多亲戚生活在四川和广东”。
夜深人静的时候,写完所有的报道,马修还喜欢在自家的小公寓里写写小说和诗歌。他出版了一本小说,内容是关于“掠夺性的贷款”。在小说中,一个贪婪而庸俗的贷款大佬终于良心发现了。这似乎正是马修的梦想。
“我真的喜欢联合国。我在这里几乎可以找到所有想要的答案。联合国一点也不无聊,至少到现在还不。我肯定会做得一天比一天好。”大胡子马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