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调查
在移动智能终端和家庭宽带普及的冲击下,网吧的生存窘境受到外界关注。从“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到“80后”的怀旧场所,从周末上网排队包夜到客源不足、排队倒闭,从“文化经营许可证”被炒至近30万元天价到一两万元仍少人问津……南京正在运营的700余家网吧正面临怎样的前途和命运?
生意遇冷 去年三成转让
生意萧条
上周六,家住南京市迈皋桥附近的程先生因为家里宽带故障,只好在华电西路的一家网吧上了两小时网——这是他近四年半来首次踏足网吧。“下午三点,上座率也就五成,空落落的座位看着还挺伤感。”在程先生的记忆中,网吧从来都是一个周末爆满、游戏喊杀声震天的地方。
刚过而立之年的程先生经历了南京网吧从起步到繁盛的各个阶段。上世纪90年代末用买零食的十几块钱第一次在“电脑游戏室”玩红色警戒,2001年在亲戚开的一家网吧通宵组团玩反恐精英,2002年逃课注册QQ和陌生人聊天,2007年网吧掀起价格大战,他一口气办了四家网吧的会员卡。但2008年后,因家里买了一台配置强劲的电脑,且宽带升级,程先生去网吧的次数从此逐渐减少。
程先生的经历让南京很多网民深有同感。采访中,大多数市民都反映,自己去网吧的次数和时间正逐年下滑,而一些一入学便带着手机、平板、笔记本三大标配的90后学生,甚至认为网吧是“古老的产业”,是“80后的记忆”。
记者在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做了一个调查,对象是以该大学正门为中心一公里范围内的地图上搜索到的五家网吧。采访后发现,实际运营的仅有三家。
“地图上的数据是年前的了,这三个月里已经倒掉了两家。”云健网络会所的值班经理王先生告诉记者,该区域的网吧相比两年前客流量下降了三四成,“云健之所以能幸存下来,除了环境、服务、网速得到消费者认可外,更重要的是我们位于南师西南角的居民区内,客户群体中,学生、附近居民、外来务工人员各占三分之一。”王先生认为,两家倒闭的网吧或单做学生客群,或单纯依靠外来务工群体,客群骤降后,盈利空间被极大压缩。
记者在58同城南京站看到,上周,该网站网吧转让的信息便有47条,转让网吧覆盖了南京的主城区和郊区。南京市互联网上网服务业协会近日披露的消息也显示,去年一年,南京有三成网吧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