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广局最近出台了相关通知决定对原有网吧连锁经营政策进行调整:取消原来一次性给予网吧连锁经营企业设立门店额度的方式,代之于逐个额度核拨,同时,对企业开展评估,不合格的连锁企业将不得设立新的门店而合格企业可免费获得新增直营门店的额度,通知同时对连锁网吧经营数量的限制也取消了。
上海文广局市场处处长李金鑫认为:不符合要求的就要停止,对那些已经拿到连锁牌照的,也要等到整改以后才能给予发展。此举表明,政府对连锁网吧的监管不是减弱而是加强了,但方式趋于灵活,据记者了解到的消息,此项新政实际上是对上海连锁网吧市场的一次规范和调整,目的在于推动网吧向正规化,企业化,品牌化发展。
2002年北京“蓝极速”网吧纵火案爆发后,为防止类似事件同时为了规范网吧经营,文化部于2003年6月开始推行“10+3”的连锁网吧模式,即以2002年发放的10张全国连锁网吧牌照和后来在各省市发放的3张省级连锁牌照为基础,不再批准新的连锁网吧牌照,同时,单体网吧经营权的审批也全面停止。此项政策曾经被业内人士批评为是“历史性的倒退”, 实践也引发出了诸如网吧牌照的私下炒卖和“黑网吧”的屡禁不止等问题。
三年过去了,单店网吧仍然占据着市场的主流,而原本应当成为市场主体的连锁网吧却迟迟发展不起来。2006年8月,曾经是首批取得全国连锁牌照的中国联通对外宣称,由于网间结算不合理,联通网苑不得已关闭旗下的2000多家网吧,时隔半月之后,铁通集团也因为同样的原因宣布麾下6个省份的1300家连锁网吧退出。种种迹象表明:连锁网吧政策面临着新的调整。各地方部门针对网吧进行怎样的布局调整?连锁网吧何处去?未来如何?这些都将是网吧产业界不容回避的话题。
一、政府相关部门针对网吧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
针对最近热炒的“文化部是否将把网吧经营的审批权下放给地方政府”问题,据记者了解,政府既没有这方面的明文规定,各地的网吧业主也没有得到相关的信息确认。唯一的依据是文化部有关负责人的讲话,其中谈到网吧数量的多少不能采取全国“一刀切”的方式,而是要取决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结构、市场需求、消费习惯和社会反应等多种因素。至于连锁经营的模式,原则上将继续坚持并予以推进。而全国各地出现的网吧政策也大都是在原有政策基础上的调整。
就上海而言,目前上海共有网吧连锁经营企业11家,拥有连锁门店383家,此次政策的出台也是针对部分企业存在对门店管理不力、倒卖许可证等行为而进行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网吧连锁经营的声誉。记者了解到,此次上海有关连锁网吧政策的调整也有一定的前提条件:比如,直营店不得少于5家且经营时间两年以上;注册资金1000万以上且经营记录良好,半年内无任何处罚等等。
和上海类似,天津市政府也已编制完成《天津市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2006——2010年发展规划》。据了解,未来5年间,天津市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总量将控制在1000家以内。同时,鼓励发展网吧连锁经营,支持有实力的连锁企业兼并、重组、改造单体网吧以调整网吧布局结构。
据天津市网吧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介绍,天津市目前共有网吧770多家,计算机终端6万余台,平均每家网吧约有计算机终端80台。其中,连锁网吧经营的企业共有2家,而由文化部批准在天津设立全国连锁网吧的企业2家,天津市批准设立的连锁企业2家,2家连锁企业共设立连锁网吧直营门店16家,计算机终端1500余台。
为确保天津市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持续健康发展,根据规划,天津市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布局主要按照中心城区平均每1万常住人口、环城四区平均每1.3万常住人口、郊区县平均每1.6万常住人口设立一家网吧的标准确定,同时对高校较集中地区和滨海新区给予适当数额调整。和上海设立前提条件不一样的是,在天津中心城区及环城四区设立的网吧营业场地的实际使用面积不得小于300平米,计算机数量不应少于100台。
郊区县的网吧,其营业场地的实际使用面积应不小于210平方米,计算机数量不少于70台,并有与之相适应的附属设备。在规划范围内的区县网吧数量则预留有空额,主要用于发展连锁网吧,超过网吧规划数额的区县允许网吧迁出,网吧数额符合规划要求的区县可以在规划数额内按照“关闭一家增加一家”的原则迁入或增设网吧,以逐步实现网吧布局平衡发展。
与此类似的还有全国其他地方的政策,这些网吧调整政策纷纷出台表明:蹒跚了近十年的网吧市场终于在屡屡阵痛之后开始了强烈的反思和行动。
实际上,政府部门也一直在反思自身的管理政策。全国网吧管理工作协调小组有关负责人指出,当前的网络文化市场管理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仅靠对网吧的管理难以完全解决,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由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保持长效管理。据悉,国务院已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的修订工作列入立法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