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ATA接口简介
大约在两年前,SATA接口以传输速度快的优点将旧式的IDE接口取代,成为连接电脑硬盘的主流界面标准。目前绝大多数的主板均内置两个或以上的SATA接口,使SATA硬盘得以大幅普及。不过,电脑主机内部的数据传输速度虽然显著提高,可外部接口仍以USB 2.0及IEEE 1394为主。虽然这两种接口足以应付一般的数据传输需要,如连接数码相机传送数码相片、连接数码摄像机复制视频片段、与闪存盘交换文件资料,或者利用蓝芽适配器无线传输资料,但整体来看它们的速度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传输需要,甚至成为数据交换时的主要障碍。
以目前的数字内容播放、剪辑为例,光靠USB 2.0或IEEE 1394接口的速度显得很吃力。尤其是用户编辑制作高清DV视频片段时,在画面中增加特效后往往需要同步播放观看效果如何,即使利用速度稍快的IEEE 1394接口移动硬盘,也有延迟停顿的现象出现。而eSATA接口正好为需要外部高速传输的用户提供了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
首先是内部条件,eSATA的技术标准比USB 2.0和IEEE1394更为先进。
从技术特点上看,eSATA是SATA的外接式界面,它配备更耐用的接线和连接插头。eSATA接口可以达到如同SATA接口般的数据传输速度,例如SATA 1.5Gb/s或SATA 3Gb/s,数据传输速度分别相当于150MB/s及300MB/s。其中,eSATA 3Gb/s的速度同样向下兼容于1.5Gb/s,与目前内置式SATA接口硬盘一样。由于SATA接口硬盘内部的数据持续传输率已达75MB/s,因此USB接口和IEEE1394接口的速度(60MB/s、50MB/s)成为外置式移动硬盘的瓶颈,eSATA的出现恰好提供了高速数据传输的完美解决方案。另外,eSATA界面标准还有更多的优点,如原生命令序列(Native Command Queuing)、热插拔、接口扩展器(Port MultiplIErs)以及其他SATA功能。
其次,在外部应用环境方面,近期推出的主板和部分台式电脑开始内置eSATA接口。具体产品包括945P、P965、NF550、680i和R580等目前市场中的明星主板,而厂商则包括华硕、华擎、微星、富士康、七彩虹和梅捷等十个以上的品牌。另外,AMD公司刚刚推出的R480X-CROSsFire主板上也发现了eSATA的身影。鉴于此,作为SATA的外置版本,eSATA的应用环境开始由之前的匮乏变得初步成熟。用“方兴未艾”来形容目前的eSATA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eSATA接口移动硬盘使用技巧
用户在购买eSATA接口的移动硬盘后,或许有的人已经发现,接好eSATA移动硬盘的连接线后不能马上被操作系统识别出来,系统会要求你重新启动电脑。而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USB接口的移动硬盘就没有这个问题。
其实,在使用eSATA移动硬盘之前,用户一定要确定主板打开了AHCI功能。AHCI为“Advanced 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的简写,中文名称是“高级主机控制器界面”。它由Intel公司提出,目的是让硬盘等存储设备的驱动程序启用高级的Serial ATA功能,例如原生命令序列(NCQ)和热插拔功能。因此,在没有打开AHCI功能之前,eSATA移动硬盘需经过重新启动电脑这一步骤才能够被操作系统识别。而一旦打开AHCI功能之后,eSATA硬盘就能像USB接口的移动硬盘那样即插即用。
不过,Windows XP操作